【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搭配AI引擎的機器人,不僅能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辨認出來訪者,還能看懂來訪者的特定行為。換句話說就是,機器人有望實現基于人的行為進行識別判斷,而非僅僅由人的身份而觸發預警。例如,當有人手持危險物品出現在地鐵口,具有人臉識別技術的機器人識別該人的身份后,不僅不會讓人進門,還會在時間就報警。在未來,AI機器人將擔負起傳統巡邏職責,保安將被“搶飯碗”。
未來10年 90%的崗位或將被AI取代
2017年4月,李開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AI會在十年之內改變、顛覆、取代50%的人,比互聯網來的更快、影響力更大。劍橋大學專家也發出警告稱,20年后,39%的人將失業。未來學家迪克·佩勒提耶則認為,到2040年,一半的工作崗位將由機器人承擔。根據專家們的描述,未來生活場景將是:保姆將被陪伴型機器人取代,巡邏警察被巡邏機器人代替,安防零部件生產線上,不見人影,只見機器手。
在AI+機器人時代,誰會被輕易替代?其實,現在車間工人、中介商、市場調查員等技術程度不高體力工作以及重復勞動的智力工作已經正在被替代。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者接受教育但對信息技術不了解的人也將面臨失業危機。
技術的進步必然會讓新興職業取代傳統職業,讓一部分職業消失。AI+機器人,是壞的時代,猶豫不決、抱殘守舊的人將寸步難行;AI+機器人,是好的時代,創新、果敢者如魚得水。其實,擔憂“機器換人”搶占AI先機才是重要的。
AI+機器人時代 安防人如何尋找“金飯碗”?
AI+機器人時代會讓一些職業消失的同時其實也會產生一些新的職位。對安防來說,這些將是新的“金飯碗”?
1.AI人才
智能安防競爭,表面上看是算法、服務、技術的競爭,實質是AI人才的競爭。培養AI人才,是安防企業實現“百年企業,千億市值”的關鍵手段。為了提前布局培養AI人才,不少安防企業開始與院校進行“校企合作”。例如2017年7月,海康威視與浙江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成立“視覺智能計算聯合研究中心”,聯合開展智能視覺、深度學習等方面的前沿技術研究,并進一步推進校企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推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2.安防運維人員
AI+機器人時代,安防企業對一線員工的核心要求正在從車間操作轉變為安防設備養護和維修。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讓城市監控系統遍地開花。上萬個監控點的設備養護和維修需求正在催生安防運維市場的擴大。在未來,能提供專業的、市場化的運維服務的人員正在成為“香餑餑”。隨著智能安防應用領域的擴展,安防運維人員需要能夠針對諸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平安城市、等細分行業特征,提供更加符合市場和率的安全運維服務。
3.安防設計師
AI機器人有“智商”無“情商”,因此機器人無法取代安防設計師的發散思維。對安防來說,好的設計能讓產品在外觀上看起來更加柔和與親切,還能讓產品更具豐富實用功能。榮獲德國IF工業設計大獎的華為H.265全系列攝像機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視覺上,H.265安防攝像機簡潔大方,外觀渾然天成。華為設計師表示,簡潔大方的風格能讓H.265攝像機節省更多的帶寬和存儲,外觀輕巧也便于安裝,更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結語
阿里巴巴的淘寶店讓一大批實體店倒閉,但與此同時,電子商務又促進了物流的發展,養活了一大批物流人。技術革命會讓一部分人失業,但也會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因此,安防人不必為“AI奪走我的工作”而恐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當下,安防人不妨未雨綢繆,提前布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