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目前,對于我國快速發展的城市交通體系,交通堵塞、交通安全等道路交通問題日益嚴重,進行更加智能化的城市交通治理方式尤為重要。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了《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這是國家次就智能交通(its)發布總體框架和實施方案。國家戰略規劃直接驅動市場對視頻、安防、監控、電子收費等設備以及各種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等方面的需求,標志著我國智能交通即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8月24日,由騰訊汽車聯手創新港舉辦的2017汽車AI大會在上海正式拉開大幕,30余位來自科技公司、汽車企業的高層以及國內外學術專家齊聚上海,共同為AI技術與汽車產業的未來建言獻策。
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現階段急需要找到一個能夠解決城市擁堵的方案,這也是我們做智慧城市跟共享汽車的出發點,而未來汽車與智慧城市的融合才能解決人類出行問題。
在他看來,SVSC(SVSC=汽車+AI+X)將是未來城市移動出行的重要解決方案。
以下為發言實錄:
李駿: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的題目剛才主持人說叫《中國汽車人工智能2.0》,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題目,大家也都知道,后想把它落地的時候再來說,現在題目變成了智慧城市智能共享汽車,因為我們是搞車的,這樣開啟我們的演講,現在大家對智能汽車都很熱,L3、L4幾乎每一個公司都把自己包裝成能夠干智能汽車。
但是我們想問一下到底智能汽車有什么剛性的客戶需求呢?它為什么在一個車上要增加一萬多塊錢的成本,甚至好幾萬的成本,客戶愿意要買它呢?我聽到很多的對于智能汽車的恭維,但是沒有聽到很多對智能汽車或者搞智能汽車人的來自于市場的挑戰。
可能很多公司,包括像BMW、奧迪,他們在開發產品的時候,把這些事情都已經弄清了,我也不太知道現在奧迪A8(參配、圖片、詢價) 它個推出了大致達到L3水平的車,實際的市場銷量是怎樣,買的人多不多,為什么在A8這么貴的車干這個事兒,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先去弄清楚,我們需要干正確的事,才能干一個正確的事。
一汽現在已經把L3的市場客戶的剛性需求挖掘完了,可以在這里跟大家說,我們L3的剛性需求就叫智能高速公路安全與防護汽車,什么意思?L3技術現在足可以使你在高速公路上這種結構化的道路上當你打瞌睡的時候它也能保證你不撞到護欄上,而且這個車上這么多的傳感器,還有V2X,完全可以像飛機一樣有自己的防護識別區,你知道在什么樣的范圍內,你有危險,所以上午討論的時候說將來智能汽車撞車的時候怎么辦,我說比現在撞車靠交警裁決準確得多,大可不必擔心,所有的數據圖象都可以調出來看,到底是誰惹的禍,是人還是駕駛車的機器。
題目的第二層意思就是汽車+AI+X,因為今天的會是叫AI,所以我把AI排在前面,其實我們一直很推進的汽車要改變自己的傳統方式,大家知道OEM傳統的方式就是配置上,把所有的東西都配置到自己的汽車上,把汽車搞得很貴,OEM很累,花了很大的開發費,其實OEM沒有掙錢。到了智能汽車的時代如果還要這么干的話,那就更加難了,因為成本太高了,所以汽車OEM確實應該向IT學習,就叫連接上,不要都自己去開發,不要都自己去裝,從配置上轉變成連接上,也是在智能汽車時代OEM應該轉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的副標題叫汽車+人工智能+X。
內容分三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為什么要挖掘L4的剛性需求是叫智慧城市和智能共享汽車,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個名字,它已經是一個progect,已經在進行。從人類城市移動發展的歷史來出發,讓大家看一看我們人類一直在探索追求城市移動出行的解決方案,因為我們人類一開始就是想走,即想把自己跟更大的自然進行擁抱。在城市里,因為我們今天的話題是城市,在城市里歷史半徑不斷的變化,古老的城市是4公里,現在很大的城市的半徑都到了50公里,上百公里,城市也在大,那么人們想享受城市,就在不斷的開發移動的裝備。從一開始的步行到馬車、早期的汽車,到現在汽車,什么叫未來汽車?能使你走得更遠,現在的汽車在城市擁堵中一天走不了多遠,過去到北京,去董會長的科技部辦事,一天可以辦三個事,現在再去北京一天辦一個事就行了,走不多遠,堵得很。
城市也在變化,城市往哪里去?汽車探討往智能汽車上去,城市往哪兒去,現在大家知道我們國家正在打造智慧城市,現在已經有290個城市想要打造智慧城市,后我的片子上要說,所以城市要往智慧化上去。因此人類想不斷的開發更智能的裝備,想不斷的移動,城市不斷的做大,使得你不能移動,這樣一個矛盾如何解決?我們覺得這就是未來汽車與智慧城市的融合才能解決人類出行的問題。
這是不是一個問題?搞工程的搞產品的不能自己臆造一個問題,必須看到它確確實實的問題。我們看到上午的嘉賓也談到了中美歐之間的出行的很多差異,這里面跟大家展示同樣的圖片。可以看到*都面臨這樣的問題,但是中國非常非常突出。中國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城市擁堵,當然這個圖片有點夸張,有點給中國城市抹黑的味道,但是確實我們急需要找到一個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需求,也是我們搞智慧城市跟共享汽車的出發點。
從目前我們挖掘的情況看,好像這個出發點還是對的,我們在不斷的做這種調查,不斷的跟這些大的公司做調研,不斷修正是不是對,因為智能是一個很危險的東西。好了我想用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因為汽車有許多的作用,就想用大家比較熟悉的出租車來做一個舉例。一開始我們國家很窮,沒有出租車,出租車出來之后我們非常非常高興。這個出租車是個什么?出租車它就是人去找車,你要到大馬路上去,出租車在大街上轉,然后你一招手,它要來,就是人找車。實在是由于非常不方便,由于互聯網的出現,就出現了滴滴打車,網約車。網約車實質上也是人找車,只不過可以用手機來找車,不用到大馬路上去招車了,但是實質還是人找車。
近又出現了共享汽車,你滴滴打車有時候還是不滿意,特別是人想駕駛,由于大數據的出現,由于人想擁有自己的車,但是又要搖號,沒有車,所以現在又出現了共享汽車,共享汽車就是放在停車位上,你人去到停車位上取這個車,一定要開到你目的地附近的找一個停車場停下來,對不起你要走到目的地去,這還是一種人找車。那么還是沒有解決出行的問題,而且這種共享汽車它需要大量的停車場,你找車的人還要付停車費。現在由于互聯網、大數據、AI、ICT這些技術的出現,使得我們可以構思一個新的車,我們把這個新的車的名字叫做SVSC,我們自己有了這樣一個符號,從這個符號上可以看到這個車是可以自動駕駛的,也有方向盤,人也可以駕。我們想SVSC它就是以滿足汽車智能化與城市智慧化的深度融合為目標,是這種融合使得它可以產生。它是以破解城市出行的四個關鍵的問題,四個關鍵的場景,也就是說是人要找車,車要找人,人要駕車,車要找位。來探索一種新的科技和應用模式的結合。
SVSC有這樣一個愿景,它希望對于未來城市的出行能作出六個比較重要的貢獻,由于時間的關系我不能把這六個全解釋一遍,可以緩解城市擁堵,提高出行效率,使人繼續有駕乘,它會使出行更加豐富,它使弱勢的群體獲得服務,比如說殘疾人,比如說殘障人。能夠構建一個低碳的社會,我剛完成一個中國工程院的研究,中國工程院很大的一個戰略咨詢項目就是叫汽車低碳系統工程,那么我們發現在一個汽車的碳的架構中,我們知道就是兩大部分,一個是生活用碳,一個是GDP。中國的生活中汽車的碳是75%,中國人愿意開大車,奧迪Q7(參配、圖片、詢價) ,消耗了很大的二氧化碳,使得你沒有二氧化碳配額,因為我們中國在巴黎協議上的承諾是到2030年碳不再增加,相比2005年單位GDP要降碳60%到65%,也就是說中國的整個行業要分這個碳,如果汽車分不到碳的話,就沒有汽車的產量。所以SVSC的愿景就是為個人、為交通、為城市、為國家打造一個能夠解決移動出行問題的這樣一個未來的汽車產品。
好了,怎么打造?很多的議題都是很宏大,我想今天稍微說一點具體的,當然作為一個OEM也不能說得太具體,但是我希望說得具體的程度是恰如其分,使得你們相信我們在做這件事情。剛才我說了它必須要解決四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場景,我們大家知道我們要開發汽車需要找到需求,需要弄清場景,事實上這個智慧城市場景跟共享汽車的場景非常非常多,上百個場景,我們今天認為有四個非常重要的場景,就是人找車、車找人,人駕車和車找位。所以說我們需要破解,這是一個產品項目,不是一個Research、不是一個Paper,所以在做這個產品的時候必須基于法律、標準,在這里展示一下,像上的標準,美國DOP的標準,SAE的標準,基本上就是需要遵循DDT,ODD,OEDR,DDT Fallback,未來中國還需要出臺一些標準,這些都是作為你構思場景的非常重要的依據。
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是怎么做場景規劃,特別是凝練出需要什么樣的AI,我不是AI的專家,我不是Sebastian Thrun,他是AI的專家,汽車應該找到什么樣的AI,把它加到AI上,汽車人要知道是什么AI,AI技術在什么能力、方向上,怎樣讓AI的工程師和我們融合,使得汽車更智能。所以我們在挖掘人找車的場景下,有6個非常重要的場景,我就不一一在這里敘述。在這個場景下,我們發現有云腦的AI,還有車腦的AI,如人用手機order這個車的時候,比如周圍有這很多智慧城市共享汽車的話到底哪一個汽車去,然后識別這個人到底是有駕乘能力還是沒有駕乘能力的,都需要AI的技術才能解決。
第二個場景就是車找人,車找人我們說也有6個非常重要的場景,在這個時候很多情況下都是車里頭沒有人開的時候去的,所以這里車腦的AI非常非常重要,它在時刻的判斷它離這個order這個路徑上是不是都會是ODD的,如果產生了DDT風險之后怎么辦,如果是L3的話,可以托管給駕駛者,這時候沒有人可托管,怎么處理這件事情?所以這個也需要非常大量的AI的技術。
第三個場景是人駕車,車找到人了,這個這個人是愿意駕車他可以駕車,就像我在這里寫的這個符號,車輛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是個L2,也可以是L3,想駕車就駕,不想駕車就托管。也可能這個人是一個殘障人,這個時候就是一個L4,所以這個時候AI的程度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說它需要云腦的AI也需要車腦的AI,具體就不把二級的三級的往下再講了。
車找位,車總是要找到自己的位子的,要到公共停車場,要充電、修理,也可能要停到自己的私家位置上去,車在找位的時候如何更加智能、,是另一種AI的技術。這樣的話總結起來我們把SVSC的對于AI的需求的架構已經找到了,把剛才的4種場景它需要什么AI,勾畫成一種汽車人工智能的云腦和車腦的架構。我們說的這涉及到車腦、云腦、AI引擎三大部分,其中AI引擎又包括了人機混合智能,群體智能以及大數據智能,而且這種架構的邏輯化也在不斷的改進。
后用四個結束語來結束今天的演講,確實如果要發展這種SVSC也好,或者發展未來的智能汽車也好,我們的理念就是要汽車+AI,要不斷的挖掘這個汽車需要什么AI,因此我們需要對需求作出預判,因為我們知道作為OEM的工程師非常非常追求技術的mature,只有技術成熟了,成熟到6、7級才能進到這個產品上。因為我們不是手機,不能說這個車死機了,后果很嚴重,我們要講究security。現在跟我們的AI專家一起預測到可能未來在專用人工智能(這是人工智能的分法),在通用人工智能這個領域里可能產生可以用到SVSC這樣的AI技術。而且我們也把它與,我們查到1983年這個人可能是一個德國人,叫Rasmussen,他在1983年已經提出了基于規則或知識的智能控制,這樣一個汽車的AI的機構,現在對于SASV來說比他的挑戰要大得多,這也說明AI也在進步。
另一個就是說我們覺得汽車+AI不是一個汽車界的問題,也不是一個AI界的問題,應該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所以2015年中國工程院就動議要把中國人工智能作為國家的戰略,起的名字叫中國人工智能2.0,目前這個已經變成了國家戰略,近我又在動議把智慧城市和智能汽車的融合放在中國工程院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上,正在審批。
另外很重要的就是過去在搞汽車的時候主要依賴的是Customer Voice,就是我調查客戶。那么 在未來汽車必須要與路,必須要與生態、城市結合的情況下,可能就要有City Voice。我們說在中國有290個城市在搞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這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的是美國,美國現在50個州78個城市在搞智慧城市在競爭,勝出的是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它是一個競爭模式尋求解決方案。所以我想未來在中國許多智慧城市都會提出自己的更加移動出行的系統。我們在設計汽車的時候,我們在構思汽車的特征清單的時候,我們在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應該跟他們緊密的融合定義這個汽車,這就是我們智慧城市智能汽車的規劃。
作為一個OEM,確實現在OEM的危機不是技術危機,是一個知識的危機,汽車過去就是一個機械,機械中復雜的就是發動機、變速箱,后來來有了機電一體化,就是電控,ECU。再后來就是來了電動化,所謂的新能源就屬于電動化。而后來了信息物理融合,就是互聯、網聯,現在又來了人工智能,汽車的知識在膨脹,作為OEM應接不暇,也可能站在這種知識爆炸中如果找不到一種方式的話,會遇到非常大的麻煩,不能說OEM要死掉,我是OEM,我不會說會死的。所以我們未雨綢繆,可以說在中國個打造了一個汽車+AI的實驗室,我們跟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是中國在信息電子和人工智能方面非常的大學。有幸實驗室主任程教授也來到這里,他今天可能也有演講。當然我們自己也在培養我們自己的人工智能團隊,不斷的識別什么叫汽車人工智能,要加什么AI。我們也愿意跟百度或者騰訊進行合作,這也是我一開始是沒有這個時間表的,我這個演講是這一周才把它做出來的,原來沒有這個時間表的,騰訊有這么大的志向叫Global,我們是地球人吧,可以Global。這是我的演講,謝謝大家
原標題 李駿:SVSC將是未來城市移動出行的重要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