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2015—2017年百度指數(搜索指數、媒體指數)顯示,在2015年前“智能門鎖幾乎沒有搜索量,2015年6月份后開始激增,2016年第四季度呈現爆發之勢,之后搜索指數呈現比較穩定的狀態,說明智能門鎖在市場中的推廣度不斷提升,并且形成良好的消費信息認知。作為智能家居的入門級產品,2017年智能門鎖預計將迎來全面爆發元年,消費者市場有望獲得幾百億的年增量。
2017年的智能門鎖市場,千余家企業進入相關生態環節。除了傳統五金門鎖企業,還有之前從事安防監控的如??荡笕A,家電白電如海爾美的,聯想創維等等。各類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門鎖相關產品。但是因為智能門鎖本身涉及機電機械,半導體傳感,軟件控制,無線網絡,云端/APP管理等多個領域,眾多玩家只擅長其中一兩個領域,這樣的結果是市場上產品眾多,但同質化嚴重,創新不足。
而企業為了提升自己產品的銷量,在營銷過程中創造性的“發明”了一些所謂的亮點功能。
重營銷輕研發,噱頭功能華而不實
這里討論廠家宣傳的幾個比較常見功能。
自動滑蓋/翻蓋:
很多光電傳感的指紋鎖為了保護傳感器的玻璃面板,同時也為了外觀的美感,使用了保護蓋板的設計,這樣用戶使用指紋開鎖時就多出來一個手動打開保護蓋板的操作。
有的廠家為了進一步方便操作,又設計了感應式自動開啟的電動滑蓋設計。使用過程是很科幻,看上去也很有B格,但是復雜的機電設計增加了產品復雜度的同時,必然帶來新的可靠性風險。這樣一個表面“酷”、“炫”功能實際上卻增加了開門過程的復雜度。
虛位密碼開鎖:
密碼本身就存在被窺視泄露的問題,銀行的柜員機都有防偷窺設計,而市面上所有智能門鎖都沒有用戶輸入密碼時的遮擋設計。另外密碼的長度也是個問題,如果位數太短,保密性不夠;如果位數較長,用戶記憶和輸入都是麻煩。而實際上,密碼開鎖用得并不多,只是作為備用的開門手段。
磁卡/公交卡/*開鎖:
*比較重要,丟失*比丟失鑰匙更麻煩。所以使用*開鎖應該不會是好的選擇。如今人們使用磁卡頻度逐漸降低,大家好不容易有了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手段后,可以不帶錢包了,又要讓用戶為了開門帶上磁卡?這完全是倒退!
當前,公交卡因為小額支付的使用頻度較高,但其自身安全等級低,所以公交卡泄露識別碼的風險遠遠高于指紋或者鑰匙被復制的風險。如果不法之徒通過小區附近的便利店獲取公交卡識別信息,那么你家的門鎖就形同虛設了。
溯本清源,看清智能門鎖的本質
門鎖企業為什么會大肆宣傳這些不那么實用的功能?固然有企業套用公板公模,降低研發成本的因素,但更本質的原因是,行業新進入的企業對門鎖的本質理解不夠深入,對消費者使用行為的分析不夠。這里我們一起來探討下“門鎖的本質”。
個人愚見,門鎖的本質是基于房屋主人的意志,對不同人員出入通道進行控制的設施。安裝門鎖的目的是讓房屋主人授權的人員進出無感,也就是進出的體力、時間成本趨近于無窮小,讓未授權的人員進出的時間、體力成本無窮大。簡單說就是,自家人隨便怎么開都能開,不認識的人怎么開都不行。
探討未來的智能門鎖的發展方向
相對傳統門鎖以安全性,可靠性和外觀設計為核心賣點,智能門鎖大的革新就是智能。識別指紋只是一種弱的運算智能,但智能門鎖的智能絕不于此!
隨著門鎖產品發展到今天,越來越智能化是門鎖必然的發展方向,因而需要采用更合適的傳感器,結合物聯網的發展,植入人工智能技術,以逐漸趨向于理想門鎖。
未來智能門鎖的創新將主要來自于以下三個方向:
傳感:
好的身份識別就是識別人本身。當前的機器視覺,聽覺結合對應的3D人臉識別,步態識別,聲紋算法等,綜合一起已經可以達到和當前常用的指紋識別相當的識別率,且都為非接觸識別方式,用戶使用體驗更加無感。
物聯網:
分兩個方向,門內:打通不同傳感器的數據,如門窗之間,一旦發現門窗異常,遠程通知用戶或保安人員。洗衣機,燃氣灶同門之間,當發現有衣物沒有晾曬,爐灶沒有關閉,在用戶準備反鎖門外出時給與語音提醒。
門外:
1.門外空間到小區安保之間的信息打通,不同業主之間的安全信息聯動。當一個住戶遇到不法分子,通知安保人員的同時,也向周邊業主發送危險提醒,增強防護意識
2.不同門鎖綁定用戶的不同空間,當同一用戶打開辦公室門鎖進入后,家里門鎖需要鎖定該用戶權限,因為一個用戶不可能再打家里的門鎖,這樣再真實的仿真手段也無法欺騙家里的門鎖了。
3.門外還需要能查詢常見上門服務提供商的員工數據庫,實現上門人員的真實身份檢驗。
人工智能:
未來智慧住房的核心就是數字管家式的人工智能。為身份識別提供綜合算法,為聯動提供判斷邏輯。的人工智能才是未來只會門鎖的靈魂,讓用戶真正感受到智慧的含義。
關于門鎖的智能,即使在真正人工智能全面到來之前,現在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這里簡單提兩個點:
出門人員身份鑒權:
當前市場上所有的門鎖只識別進門人員的身份,而對于出門的人員不會對其做身份判別,而這就有可能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漏洞。有調查表明,超過20%比例的入室*案件,*分子是通過窗戶進入目標房屋,完成盜竊行為后從門離開。
如果門內的把手上有了指紋傳感,就可以防止可疑的*分子搬動大件物品從門離開。對于有小孩的家庭,門內的識別系統可以設置成對小孩拒開,并帶有開鎖語音提醒,防止小孩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走出家門,也多了一重保護。
上門服務人員身份確認:
隨著現在O2O服務的不斷發展,快遞、外賣的從業人員背景審核存在漏洞,甚至有不法分子冒充相關從業人員,普通用戶無法甄別,因此導致入室*案件時有發生。
如果門鎖、貓眼企業能跟O2O服務提供商之間打通數據,將上門人員的人臉數據發送至O2O服務提供商的服務器進行確認驗證。杜絕假冒情況的同時,也可以對服務人員自身有一個預防約束。而消費者在享受O2O服務的同時,也感覺服務更正規,更有安全感。
結語
國內智能門鎖產業應該說才剛剛起步,遠遠不到成熟的階段。大量玩家看到了市場的火爆就一頭扎進來,想從中獲益。動機無可厚非,但有擔當有追求的企業更應該仔細思考,智能門鎖的智能化到底內涵如何,可以有哪些延伸,可以為用戶帶來的生活便捷還有哪些。從用戶的體驗角度出發,推出真正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創新產品來打動用戶,而不能永遠停留在“智能就是不用鑰匙開門”的初級階段。未來只有真正創新的企業才會在市場中勝出,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標題 智能門鎖未來發展方向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