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市場分析】2009-2014年,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2011-2015年間,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合計為1038億。按照當前發展勢頭,預計到2021年將會達到670億元,相較2014年年均增長率約為17%。那么,智能交通領域又有哪些玩家在瓜分千億蛋糕?以下是老丁觀察的《智能交通上市企業生存狀態大調查》,詳盡地為我們展現智能交通市場:
調查說明:本次調查所指“智能交通上市企業”,是指有智能交通相關業務的上市企業,包括智能交通概念股上市公司,智慧城市、安防、通信等非智能交通概念股但有智能交通業務的上市公司。“智能交通概念股”包括:城市智能交通與道路交通安全、智能交通規劃設計、車聯網、衛星導航、高速公路和ETC、出入口控制與停車、智能公交、智能駕陪等。
59家企業組成中國智能交通“上市陣營”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智能交通產業初具規模,上市企業云集。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共有59家智能交通相關企業上市(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和香港上市),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智能交通“上市陣營”。
智能交通行業相關企業上市的比例明顯高于許多行業,這說明,國內智能交通企業借助資本力量做大做強的意識普遍較強。那么,作為智能智能產業的主力軍,智能交通相關上市企業的生存狀態如何?首先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智能交通相關企業上市。
59家智能交通相關上市企業名單:
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33家):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銀江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東方網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深圳英飛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南京多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杭州中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深圳市路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北部灣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海),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江蘇天澤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深圳市捷順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深圳市賽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北京萬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海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深圳鍵橋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沈陽)
香港上市(3家):
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控股)有限公司(北京)(香港上市),南京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香港上市),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香港上市)
新三板上市(23家):
中興軟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深圳市凱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深圳市賽格導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鄭州天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江西百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安徽三聯交通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江蘇金曉電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北京精英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杭州立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南昌金科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山東安之暢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廈門藍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北京藍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深圳市藍泰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山東中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濟南),杭州誠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山東鼎訊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山東博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濟南),科潤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南京城市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恒達時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廣東振業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
上市智能交通企業的板塊分布和地區分布
據統計,目前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共有59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33家,香港上市3家,新三板掛牌23家。如果按照主業所屬行業劃分,這些企業基本可以劃分為“城市智能交通和道路交通安全板塊”、“車聯網和衛星導航板塊”、“安防板塊”、“高速公路和ETC板塊”、“出入口控制和停車板塊”、“智能公交板塊”、“智能駕陪板塊”七大板塊。
如果按地區劃分,廣東有14家上市智能交通企業,上市公司多,其中深圳10家、廣州3家、中山1家;北京有13家上市智能交通企業,*二;江蘇與浙江并列第三,各有7家上市智能交通企業。江蘇7家上市智能交通企業全部集中在南京,浙江7家上市智能交通企業分布在兩個城市,其中杭州6家、寧波1家;山東有4家上市企業,全部集中在濟南。
如果按城市劃分,智能交通上市公司集中的是北京,共13家,其次是深圳10家、南京7家、杭州6家、濟南4家、廣州3家。濟南4家都是新三板上市。
2016年智能交通七大板塊上市企業經營情況對比
城市智能交通、道路交通安全板塊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控股)有限公司(CIC),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興軟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銀江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賽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遠???,北部灣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新智認知),深圳鍵橋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潤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金曉電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南昌金科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安之暢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城市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誠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達時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廣東振業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鼎訊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表1)
城市智能交通和道路交通安全板塊一直是智能交通領域重要的板塊,占據了半壁江山還多。從表1可以看出,2016年該領域23家上市公司合計營業收入355.03億元,平均增長率26.97%。平均利潤增長37.70%。
通過23家企業2016年年報數據不難看出,各家企業營收增長和利潤增長參差不齊,懸殊很大。先從企業規模看,2016年營業收入20億元以上的企業共有東軟集團、蘇交科、寶信軟件、四創電子、CIC中國智能交通、千方科技、易華錄等7家,其中市場上活躍的企業是千方科技和易華錄。千方科技、易華錄、東軟集團、蘇交科、四創電子、銀江股份、三寶科技、賽為智能等幾家,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利潤,都實現了不錯的增長。
2016年,營業收入10億元-20億元的企業有銀江股份、中興軟創、三寶科技、賽為智能4家。
相對來說,上市企業陣營中新三板企業的規模較小,除了中興軟創之外,其他營業收入都比較低,有些甚至不足1億元。但金曉電子、誠道科技、恒達時訊、振業優控、鼎訊智能等五家企業表現非常出色,利潤增長率都在58%以上。
中興軟創是中興通訊子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9.3億元、凈利潤1.26億元,截止2016年,中興軟創資產總計為34.00億元,較上年期末增長10.64%。以這個體量,沒有在主板上市似乎有點虧了。
在城市智能交通領域上市企業中,北部灣旅比較特殊。北部灣旅原是一家海洋旅游運輸及旅游服務企業,2016年10月,以16.5億元全資收購智能交通領域企業博康智能(后更名為新智認知),開啟傳統海洋旅游運輸及旅游服務向智慧旅游、智慧城市戰略轉型之路,
北部灣旅營業收入9.20億元,大增152.45%,其中系統集成(也就是新智認知部分)約占13.88%。2016年,北部灣旅實現凈利潤1.27億元,138.43%,其中系統集成業務的毛利率20.89%。2017年7月,北部灣旅又宣布,擬1.27億元收購云南博康49%股權,繼續加大在智能交通領域的布局力度。
2016年,該陣營中營業收入增長率超過50%的企業有7家,30%-50%的企業有3家,20%-30%的企業有3家,負增長的有5家;利潤增長率超過50%的企業有6家,30%-50%的企業有2家,20%-30%的企業有1家,負增長的有6家。
車聯網和衛星導航板塊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路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澤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賽格導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凱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2)
車聯網和衛星導航板塊共有10家上市公司,從表2可以看出,2016年10家企業營業收入合計85.89億元,平均增長率33.27%。平均利潤增長率599.46%(這一數據被天澤信息意外拉高,實際不具參考意義)。
車聯網與衛星導航一直是智能交通的重要板塊,2016年營業收入10-2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3家,5-10億元的企業有5家,5億元以下的企業有2家,平均營業收入達8.59億元,從中可以看出企業和市場規模。
但從數據可以看出,2016年車聯網與衛星導航上市企業的業績增長尤其是利潤增長,幾乎是過山車式的,這在其他領域是不多見的,折射出近年車聯網與衛星導航市場的競爭態勢。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和充滿不確定因素,導致企業利潤暴增暴跌,市場風險加大。同時也說明,車聯網與衛星導航市場機遇與風險同在,如何在變幻的市場中抓住機遇,對企業經營者是一個考驗。
安防板塊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東方網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英飛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中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3)
安防板塊一直是智能交通的重要板塊,盡管安防巨頭的主要業績集中在安防領域,但交通行業作為僅次于公安的行業應用市場,安防企業普遍都比較重視,因此其智能交通業務都不可小覷,比如??低?、大華的智能交通業務,體量都不小。佳都科技的軌道交通業務,更讓人刮目。
由于安防板塊上市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安防領域,對智能交通而言參考意義不大,因此就不再進行年報數據分析。
高速公路和ETC板塊
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萬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博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4)
從表4可以看出,2016年,高速公路和ETC板塊6家上市公司合計營業收入44.03億元,平均增長率4.78%。平均利潤增長5.96%。
2016年,該陣營中營業收入增長率超過20%的企業有1家,10%-20%的企業共有2家,負增長的有3家。利潤增長超過10%有2家,負增長的有3家。營業收入高、發展穩定是要屬億陽信通,營業收入達到13.31億元,增長11.14 %;實現1.30億元,利潤增長率達到23.16%。億陽信通和皖通科技都是高速公路信息化領域有多年經驗的企業,從他們的業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信息化市場增長盡管放緩,但比較穩健。
2016年ETC板塊比較搶眼,2016年3月,聚利科技登陸新三板;2016年10月,萬集科技創業板上市;2017年7月,金溢科技中小企業板上市。從中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不停車電子收費全國聯網給ETC市場帶來的利好。
出入口控制和停車板塊
深圳市捷順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立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百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藍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5)
出入口控制和停車板塊目前共有4家上市公司,從表5可以看出,2016年4家企業營業總收入15.38億元,平均增長率19.30%。在利潤增長率方面,值得關注的是百勝智能,利潤增長高達91.69%。
出入口控制和停車行業是近年比較熱的行業,互聯網停車企業的加入,攪熱了一向沉寂的傳統停車市場。但互聯網停車企業一般都是近年興起的創業公司,上市的不多。因此,上市企業多是停車設備企業。因此他們的業績并不能反映出停車市場的全部,但至少從中可以看出出入口控制和停車設備市場的競爭態勢。
智能公交板塊
鄭州天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廈門藍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藍泰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表6)
智能公交板塊2016年表現不盡人意。該領域目前共有3家企業登陸新三板,從表6可以看出,2016年3家企業營業總收入3.80億元,平均增長率15.07%。平均利潤率-30.69%。3家企業盡管營收都有10%以上的增長,但利潤均有所下滑,下滑多的達到-68.49%。
近年,由于受37個城市創建“公交都市”等利好因素的影響,智能公交概念熱度不斷上升,進入智能公交領域的新公司越來越多,導致市場競爭加劇,利潤率下滑嚴重。
從年報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國內智能公交領域規模大的專業企業是鄭州天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駕掊板塊
南京多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三聯交通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精英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7)
智能駕陪板塊目前上市公司還不多,只有3家。從表7可以看出,2016年3家上市企業的營業收入合計11.79億元,平均增長率-8.48%。平均利潤增長率-39.14%??傮w而言,2016年智能駕陪市場表現不太理想,尤其是利潤下滑比較嚴重。
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智能交通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情況對比
2016年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的智能交通企業共有21家。那么,他們的業績增長情況如何?
(表8)
從表8可以看出,2016年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的21家智能交通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26.48%。
從21家10億元以上的的營收和利潤增長情況可以看出,智能交通規模以上企業,基本都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他們的搞風險能力無疑要比中小企業強得多。
至于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和香港上市智能交通企業的業績情況我們就不再作對比,因其只對投資和了解上市公司市盈率等有參考價值,對行業發展,并沒有太大意義。
未來五年,中國上市智能交通企業或將突破100家
上市公司往往是一個行業的陣營(當然,具體到智能交通行業,還要除去海信網絡科技等身為但并沒有上市的企業),對一個行業的上市公司陣營的生存狀態進行調查和對比,有助于了解這個行業的整體發展情況。
2016年智能交通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21.71%。通過調查和分析不難看出,上市智能交通企業相比非上市企業有很多優勢,因為是上市公司,因此獲得的這會信任度和媒體的關注度都比較高,媒體的曝光率和行業度相對也高,因此他們的生存狀態普遍較好。當然,也有個別企業例外,大多是自身經營出現問題造成的??傮w而言,智能交通上市企業是在整個智能交通市場居于主導地位。
除了59家上市公司外,智能交通行業還擁有一批沒有上市但實力不遜于上市公司的企業,如青島海信網絡科技、浙江宇視、上海電科智能、浙大中控、銳明技術、安徽藍盾、連云港杰瑞等。這些企業中,有些也即將上市或準備上市,如銳明技術、電科智能等,甚至海信網絡科技,也不排除將來獨立上市的可能。這些企業上市后,將會繼續壯大智能交通上市陣營的規模。
在調查中,除了59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對比外,筆者還想將*的智能交通上市企業與*的非上市企業的業績業績和經營情況進行對比。但是由于非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一般不公開,所以無法獲得全部數據樣本進行對比。但總體情況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無論是非上市公司還是上市公司,規模以上企業的業績增長和發展基本都不錯,相對比較穩健,少有大起大落。由此可以看出,智能交通行業作為朝陽產業的行業景氣度和發展前景。也因此,近年許多行業巨頭通過收購智能交通企業進入智能交通領域,如東方網力收購中盟科技、英飛拓收購藏愚科技、高新興收購中興智聯、北部灣旅收購博康智能等,但也有智能交通企業“反收購”安防巨頭的經典案例,如2017年11月千方科技45.46億元收購宇視科技,彰顯出智能交通企業的實力和魄力。這場收購引起安防和智能交通兩個行業的極大關注和反響。
筆者判斷,未來十年將是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第二個黃金十年。我們衷心祝愿智能交通上市企業,抓住機遇,實現更大的發展。同時可以斷言,未來十年,將會有更多的智能交通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從而實現做大幫強的夢想。未來五到六年,中國的上市智能交通企業將有可能突破100家。
(原標題 重磅∣智能交通上市企業生存狀態大調查,本文于“老丁觀察”微信公眾號,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