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媒體導讀】 一說到快遞、倉儲、物流行業,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會是什么?可能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蓬頭垢面,穿著制服的快遞員;汗流浹背在倉庫里忙碌的裝卸工;或者是進進出出的大卡車……這確實是傳統倉儲物流的真實寫照。而如今,在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發展日新月異,傳統的倉儲物流效率低、出錯率高等弊病也逐漸凸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倉儲物流的進一步升級是*的。
電商業務的爆發式增長,產生了巨量的倉儲分揀需求。同時,隨著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傳統的人海模式已無法滿足企業現有的需求。如何提高倉庫運行效率,成為電商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倉儲機器人的出現,擯棄了“人找貨”的傳統揀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貨架到人”的新模式。
近年來,電商和快遞業的爆發式增長更是催生了物流機器人的蓬勃發展,機器人已經從傳統的碼垛、拆垛、搬運等工作,深入到了倉儲、分揀、配送等環節。
伴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物流業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成為各路資本沒有硝煙的戰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收購KIVASYSTEM,京東砸重金自建倉儲,中國的物流企業,更需要適合自己的、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智能物流系統。
倉儲機器人負載著料架跨區域運行,實現貨物與各站點之間的流轉,極大減少了倉內工人的行走路徑,相比人工倉,用智能AGV搬運機器人的倉運輸效率提升了50%!
作為電商*企業的亞馬遜,在2013年發布了用于分揀的輪式移動機器人KIVA(也就是AGV),以并聯方式實現了大規模“貨到人”式分揀,為電商的倉儲和分揀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該模式與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相結合,使物流系統的感知能力、自主決策能力得以提升,智能化程度顯著提高。以此為契機,中國的物流機器人格局也正在從傳統的工業領域向商業服務領域拓展。
未來3-4年,倉儲機器人行業的高速發展已成為必然。市場咨詢機構Tractica預測稱,到2021年,倉儲和物流機器人出貨量將從2016年的4萬臺激增至62萬臺,市場規模也有可能從19億美元激增至224億美元。
業界人士認為,在電子商務仍然高速運轉的今天,倉儲物流業向智能化的轉變勢在必行,這也為機器人領域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無疑,倉儲機器人的應用,在提高作業效率、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優化資源、降低成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長遠來看,隨著我國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用人成本高的問題日益凸顯,用機器人取代人工、提高倉儲自動化水平已是勢在必然;另外,在“工業4.0”、“智能制造”理念的驅動下,智能物流將迎來巨大發展契機,倉儲環節的機器人集成系統應用也會隨之大幅增長。
發展智能物流,不僅要考慮它的工作效率更要看它的投入成本,效率上趕超先進,成本上人人用得起,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物流智能化。
當前,倉儲機器人已經從完成碼垛、拆垛、搬運等簡單工作,深入到了分揀、揀選等更復雜的物流作業環節。除了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以及申通、圓通等快遞企業加快布局智能機器人外,快倉、極智嘉等專門研發生產倉儲機器人的公司也紛紛涌現,并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
從產業發展的長遠角度看,倉儲機器人將物流自動化提升到智能的新高度。然而,一間智慧倉儲并不能掩蓋目前中國物流行業在倉儲方面的捉襟見肘。
快倉CEO楊威曾發文稱,中國的倉儲資源較為分散,29311 個倉儲企業中有 89% 是小微型企業,前 40 名通用型倉儲企業面積共 3610 萬平方米,只占整體市場的 3.78%。京東新的數據是 520 萬平方米,已經是國內大的倉儲企業之一,但占市場份額只有 0.5%。
盡管我國在物流機器人技術上已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在邁向“中國制造2025”的過程中,國內倉儲自身發展能力較弱,大多數倉儲技術水平低下,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較低。儲物流作為物品流通的載體、電子商務的血液,面臨著革新的難題。
原標題 深受資本市場追捧 倉儲機器人仍面臨革新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