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 說起“區塊鏈”,首先讓人想到的詞是“不明覺厲”。它就像是古代江湖上那種神秘的大俠,江湖時有它的傳說,卻從未有人真正見過。在過去的2017年,區塊鏈的概念被爆炒,熱度直追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幾乎每個人都聽說過,都在說,但是卻鮮少有人能真正的弄明白、講清楚的一個概念。然而隨著區塊鏈的概念被爆炒,區塊鏈的定義開始被曲解,甚至成為了“炒幣”的代名詞。在資本市場上被熱炒的區塊鏈,很快迎來了監管部門的喊話“降溫”。
1月16日晚間,深交所在其微信號上發文稱,將強化區塊鏈概念炒作監管。在業內人士看來,區塊鏈技術就是一個類似TCP/IP的協議集合(網絡底層架構技術),在傳統行業中的應用才是其核心的價值。而隨著商業價值泡沫的堆積,正在讓區塊鏈走向失控的局面。
了解什么是區塊鏈技術?
“簡單、通俗來說,區塊鏈技術就是人人記賬,或者分布式賬本。”互聯網分析師張孝榮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解釋。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系統背后都有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可以看作是一個大的賬本,以往都是維護系統的人負責管理數據庫,記錄用戶的行為,也就是記賬,而區塊鏈“去中心化”,它讓系統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其中,不僅人人記賬,而且通過鏈接,人人都能擁有完整的賬本。
區塊鏈概念火爆登場
早在2016年區塊鏈在A股市場成為焦點,該概念在A股落地后一度領漲滬深兩市。據不完全統計發現,自那以后被納入區塊鏈概念的上市公司名單不斷變化,從首批11家,發展到現在,截至2018年1月15日,區塊鏈概念股已經有近40只個股。
在2017年,區塊鏈的概念開始爆火,外部的極大刺激是一大原因,基于區塊鏈的個應用——比特幣,在一年之內價格漲十倍,高的時候,達到了十三萬多人民幣一枚。到了2018年,區塊鏈再次呼嘯而至,作為比特幣、ICO以及各類“代幣”的底層技術,繼比特幣和ICO之后火爆登場。其熱度不輸直播答題,其概念板塊的漲幅堪比貴州茅臺。今年以來,A股區塊鏈指數已累計上漲14.20%,其間,1月11日達到高位,收盤報3724.22點。經歷過1月15日的下跌后,1月16日以3639.02點收盤,仍收漲1.82%。
2018年區塊鏈成了個風口
2018年開年,區塊鏈領域消息頻出。不少主流投資人開始關注,甚至試水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投資。2017年迅雷宣布向區塊鏈技術轉型后,兩個月時間,股價翻了6倍;國內社交鼻祖人人網在宣布進軍區塊鏈領域后,股價暴漲80%以上。2018年1月2日,人人公司股價漲了19.63%,1月3日上漲47.39%,大漲背后是這家老牌互聯網公司進軍區塊鏈的消息;不僅如此,開年不久,1月16日,糖果手機與以太霧基金會合作開發的*區塊鏈手機正式開售,引起一片嘩然;1月18日,拍拍貸CEO宣布未來三年內為智慧金融研究院注入10億元資金,涉及區塊鏈研究。受消息影響,拍拍貸當天美股盤前上漲。
從年前的迅雷再到今年的人人再到糖果,似乎各行各業的企業都對區塊鏈產生了興趣。對于他們來講,直接客觀的變化,就是傍上這位“大款”后,股價立馬上漲。
區塊鏈的風能吹多久?
盡管大多數人根本不解其為何物,但區塊鏈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網絡熱詞,概念被熱炒,區塊鏈泡沫堆積的失控局面,引起監管部門監管部門關注,調控“降溫”,區塊鏈的價值也在接受業界的拷問。
數字貨幣把區塊鏈技術帶到人們視野之中。隨著數字貨幣的火熱,區塊鏈技術也走到“臺前”。從技術層面,有人認為這是一場偉大的技術革命,它對傳統的顛覆,將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來得更加迅猛、徹底。
區塊鏈技術優點眾多,但也并非。技術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于過度的炒作,形成大量的泡沫堆積,造成失控的局面。飛象網、720健康科技創始人項立剛的看法也很有代表性:“區塊鏈看起來很神秘,但它的本質就是分布式記賬、共識機制、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這些特點導致的結果就是完全無效率,大量耗電,大量占據空間,而人類不斷追求的就是率、低成本。從這個角度看,這是一種反人類追求的技術,沒有實際價值。大多數貼著區塊鏈標簽的企業都屬炒作。”
結語:從區塊鏈概念的異?;鸨饺缃竦谋黄?ldquo;降溫”,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對監管的無視。概念被肆意炒作,其他人一味跟風而上,從公司到個人,懂的、不懂的,玩得起、玩不起的,蜂擁而至,罔顧其中利害,造成沉渣泛起。說到底,如今的區塊鏈應用處于早期階段還尚不成熟,過度堆積的*,加速了行業的失控,行業洗牌在所難免,涅槃還是崩潰的局面難以預料。但是作為參與者,要做的,不是一味盲從,而是實地考察,真正去研發和踐行基于區塊鏈的各種場景落地。其實除了比特幣之外,2018年,無論是
智能家居還是
物聯網等領域,真正有價值的區塊鏈,都將可能在這些或更多的領域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