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 近期,市場開始密切關注獨角獸企業,尤其是科技類的獨角獸。不止是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都已捋起袖子爭搶獨角獸。
此前,有消息稱,證監會發行部對券商作出指導,包括互聯網、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生態環保四大行業的部分獨角獸可申請通過 IPO 快速通道上市。如果符合相關規定可以實行即報即審,不用排隊。
就在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公開表示,證監會和交易所正在抓緊推進對新經濟“獨角獸”企業在境內市場發行上市提供條件,做試點和準備工作,深交所層面的規則準備已經基本完成,“真誠的邀請新經濟企業能夠留在境內,也真心的歡迎新經濟企業來深交所。”
沒錯!獨角獸在資本市場的超國民待遇來了。
不僅如此,據多位接近證監會人士透露,監管層對中概股回歸的態度也正在轉變,符合上市條件且凈利潤達到 10 億元以上的中概股仍有望回歸 A 股。
據財新報道稱,此次證監會采采用 CDR 形式迎接新經濟企業回歸,批入圍 CDR 名單已出爐,共有 8 家企業,除了 BATJ四家巨頭,還有攜程、微博、網易以及香港上市的舜宇先學。
科技獨角獸遭眾星捧月
對此,業內認為,科技類獨角獸遭眾星捧月與中國經濟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胡潤研究院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7年,中國有 120 家獨角獸企業,其中在制造、云計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四個領域有 29 家。在互聯網+領域,更是存在許多耳熟能詳的大型獨角獸。
其中,一類是互聯網與生活的融合,這類獨角獸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其特點是基于互聯網的生活性服務企業,幾乎可以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金融理財有陸金所、螞蟻金服;手機支付有微信、支付寶;吃飯外賣有美團點評、餓了么;旅行服務有攜程;交通出行有滴滴、摩拜、 OFO;看電影有貓眼、格瓦拉,看醫生有春雨醫生、好大夫……我們的生活甚至都有些離不開這些獨角獸了。
第二類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因素與制造業的融合,這類企業有一些已經具有較高的度。小米、魅族等利用中國在智能手機制造上的優勢,采取互聯網銷售模式快速成長,并積累了眾多的粉絲。如今,小米已經構建起來完善的生態圈,將其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大疆、蔚來汽車分別在無人機、智能汽車等領域構建起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也是利用了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與中國制造優勢相融合取得的成就。優必選、柔宇科技則在智能機器人、 AR/VR 等領域積累競爭優勢。
第三類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科技等核心技術領域具備競爭優勢的獨角獸,在所處領域已經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實力,但還不為社會大眾所熟知。
在人工智能方面, Face++、商湯科技、寒武紀科技分別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智能芯片等領域構建起聲譽。
在大數據方面,數夢工場、金山云、騰云天下等依托關聯方優勢分別在政務、企業、視頻等領域構建起云計算和大數據服務模式。
在生物科技方面,復宏漢霖、信達生物分別在單抗藥物、生物制藥等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包括已經在 A 股上市的華大基因在基因測序方面也有優勢。
從上述獨角獸企業的分類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在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創新上具有非常強的優勢,在某些領域甚至比歐美發達國家更有優勢。
網絡經濟規模效應明顯
另據 CB Insights公布的獨角獸榜單表明,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 62 家,僅次于美國的 113 家,比第三和第四的英國(13)和印度(10)要超出許多。
從行業分布來講,中美兩國的獨角獸企業都比較集中在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這表明中美兩國在互聯網+的競爭優勢明顯強于其他經濟體。
對此,天風證券分析師劉晨明表示,市場規模優勢和人口密度優勢是中國互聯網相比其他經濟體大的優勢,當然網絡基礎設施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這也是中國獨角獸企業從 2010 年開始出現,并在近幾年快速增加到目前的 62 家的原因。目前,中國正在積極推動 5G 移動網絡建設,這可保持或擴大中國在互聯網方面的競爭優勢。
劉晨明認為,網絡經濟的規模效應非常明顯,在互聯網金融、網絡視頻、網絡直播、網絡購票、網絡社交等虛擬情景中,網絡就像一個非常龐大的超級城市,聚集著數億人,這遠遠超過實體城市的規模效應。
比如,在電子商務、網絡外賣、網絡打車等需要實物交易或體驗的情境中,除了用戶規模外,還需要通過快遞、調度等形式來進行實物的傳遞或面對面的服務。這時候人口密度就非常重要,很難想象在撒哈拉沙漠怎么發展出淘寶、摩拜、滴滴等企業。
此外,與歐美相比,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第二個關鍵優勢就在于人口密度。中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139 人,歐盟、美國、日本平均為 114、 33、 335 人,中國要遠遠高于歐美,但比日本要低許多。如果考慮到中國人口主要聚集在胡煥庸線的東南方向,實際的人口密度可能要超過 300 人/平方公里。
從實際感受來看,中國東部城市中到處都是人滿為患,正是這樣的人口密度,支持了阿里巴巴和京東在早期的發展,支持了快遞公司的規模效應,支持了近年來滴滴打車、摩拜單車的成功。
與此同時,龐大的用戶規模也給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數億網絡用戶每天在網絡上消耗數個小時,其產生的數據量之大不敢想象。
這些數據的生產、存儲、傳輸和分析給大數據和云計算提供了發展機遇,也促成了相關產業的興起。而人工智能也是基于海量數據的研究和分析所產生的應用,科大訊飛(002230,股吧)早期就是這樣發展壯大起來的。
可以說,龐大的互聯網市場促進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的發展,而這些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創新。聯影醫療、春雨醫生就是人工智能、互聯網與醫療服務相融合的產物。
從中國獨角獸企業的發展來看,自 2011 年以來,中國獨角獸企業從無到有,誕生了 62 家新興的企業,并且從新業態、新模式逐步擴展到新技術,創新發展中的科技含量也不斷增強。
有鑒于此,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也對“新經濟”和“獨角獸”企業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年初,深交所正式對外發布戰略規劃綱要,提出未來3年,深交所要成為中國新經濟的主場,成為中國科創企業的上市地。
本文于微信公眾號:互金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