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LED顯示屏行業發展至今,在強大的市場競爭和生存壓力下,企業必須內外兼修,不斷優化產品研發、制造實力以及市場、渠道拓展實力外,還需要努力提升企業管理能力,這也是一個現代型成功企業發展的一大基石之一。
正如任正非所說,企業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管理的競爭。企業管理離不開企業競爭力的打造,而企業競爭力的基礎是企業的核心能力。一般來說,可以歸結為5個方面:
1.戰略管理
簡單地講,戰略管理就是為得到核心競爭力所做的獨特管理努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包括三個基本特征:
(1)、核心競爭力提供了進入多樣化市場的潛能;
(2)、核心競爭力應當對顧客重視的價值作出關鍵貢獻;
(3)、核心競爭力應當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能力。
顯然,這三個特性都反映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是從顧客需求的角度定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符合顧客需求、不能為顧客重視的價值作出關鍵貢獻的能力不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首先應當是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市場和顧客需求的能力。
戰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學習和創新的組織管理機制、以團隊管理為中心的分權化扁平狀網絡組織、創造充滿活力的創新激勵機制、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價值追求為中心的企業文化氛圍。后,是依賴既開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環境。
2.計劃管理
計劃管理由三個關鍵元素構成:目標、資源和兩者的匹配關系。
資源是計劃管理的對象。很多人對于計劃管理的理解多是與目標聯系在一起的,通常會以為目標是計劃管理的對象,其實計劃管理的對象是資源,資源是目標實現的條件,要實現計劃,的辦法是獲得資源。
目標與資源匹配是計劃管理的結果。也可以說兩者的匹配關系是衡量計劃管理好壞的標準。當所擁有的資源能夠支撐目標的時候,計劃管理得以實現;反之則失敗。當企業高調進入市場的時候,是否擁有人才、渠道以及符合標準的產品呢?如果沒有這些,空有一腔鴻鵠之志也是徒勞。
3.流程管理
提高企業效率的關鍵是流程。實現流程管理需要改變傳統管理的一些習慣:一是打破職能管理習慣;二是培養系統思維習慣;三是形成績效導向的企業文化;四是合理借助現代化信息工具;
(1)中國企業中的職能部門很大程度上秉承古代官制沿襲下的“自利取向”而非“服務取向”。因此,必須打破職能區隔習慣。
(2)流程導向側重的是目標和時間,即:以顧客、市場需求為導向,將企業的行為視為一個總流程上的流程集合,對這個集合進行管理和控制,強調全過程的協調及目標化。
(3)形成以績效為導向的企業文化是流程管理的保障。管理層要重視轉變員工觀念,通過讓員工理解的概念激勵每個員工參與流程再造,重視員工的建議等完成管理方式改變。
(4)針對加強企業流程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效率,誕生了很多企業管理軟件(如CRM客戶管理、財務軟件、ERP、OA、等),合理借助這些信息化工具,可以有效實現企業流程管理的目標。
4.組織管理
權力與責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兩個方面,讓這兩個方面處于平衡狀態是組織管理要解決的問題,實現組織管理需要兩個條件:專業化與分權。
專業化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包括服務的意識、分享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專業化能消除人們對權力的崇拜。而分權制度,則是要理解什么是分權。分權是權力一經分配就不再能收回,而授權是可以收回的,很多人喜歡混淆分權與授權的界限。
5.文化管理
隨著《福布斯》中國富豪的一個個*或遭遇不測,中國人開始對財富有了戒心,人們于是注意到了富豪與企業的區別:單憑財富并不能成為社會的棟梁,企業終于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企業代表著民族精神的方向,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之根源,是企業領導人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體現。
企業文化既是企業的核心靈魂,也是企業的本質特征。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文化的發展通常歷經企業家個性魅力(企業家文化)—團隊個性魅力(團隊文化)—企業個性魅力(企業文化),到終形成社會個性魅力(競爭性文化)。所以企業文化管理要經歷生存目標導向、規則導向、績效導向、創新導向、愿景導向的逐步過渡,才可以保證企業能夠逐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