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每當上下班高峰期,城市中人口密集的區域道路都會堵成長長的“車龍”,讓市民們煩惱不已。僅僅依靠交通信號燈對單一路口的交通進行管理,已經不足以緩解擁堵的交通狀況。
解決道路交通擁堵,是每座城市都繞不開的話題。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城市內行駛的汽車數量也逐年攀升。根據交通部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19億輛。
面對令不少城市頭疼的交通難題,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新興”)有著自己獨到的解決辦法。作為國內以“物聯網”概念上市的企業,高新興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將其應用在了公共安全、大交通、通信、金融等領域。
“利用物聯網技術的智能交通系統,高新興可以做到整個區域的交通信號協調控制。”高新興平安城市與智能交通事業部副總經理兼研發中心總監李大成介紹,智能交通終的目的是達到人、車、路和環境的和諧發展。
交通監測云行系統為道路交通插上智慧雙翼
今年3月,春意盎然的清遠美林湖畔,2018美林湖清遠馬拉松賽熱情開跑,兩萬余名選手馳騁于清遠美麗如畫的賽道中。激烈的比賽背后,為保障賽事的順利進行,高新興在業內*的以AR增強現實技術為核心的“交通監測云行系統”,在期間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比賽的安保指揮部,大屏幕上顯示著同一時間中重點路段宏觀與細節的實時情況。通過高點與低點監控設備傳回的實時畫面,指揮人員可以同時掌握不同地點、各個重點路口的所有情況,并統一進行調度。
而在屏幕中顯示的不僅是監控畫面,融合增強現實(AR)技術的監測系統還加入了標簽功能、視頻聯動功能,讓指揮界面清晰、直觀,相關的交通信息更是一目了然。
“這個系統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解決了三個問題:看得清、看得懂、看得透。”李大成透露,正如“羅馬并非一日建成”,云行系統其實正是高新興20余年技術積累的成果。
例如該系統中的聯動管控功能,就需要極強的數據處理能力。“有過多次交通違法記錄的車輛經過重點路口時,信息馬上得到采集,并與交通違法數據庫進行比對后,系統會自動把它加入到卡口黑名單庫中,進行報警和通知附近的民警現場攔截。”李大成說。
另外,如果捕捉到路面出現異常擁堵等特殊情況,系統也能夠與執法記錄儀聯系起來,進行警力的實時調度。對于困擾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云行系統則可以通過它的“智慧大腦”進行高速運算,成為整座城市交通路網的“指揮官”。
“感傳知用”賦能萬物互聯新模式
在進行城市的交通執法中,“套牌車”的問題難住了不少治理者。為了使走私、拼裝、報廢和偷盜來的車輛披上“合法”的外衣,不少違法分子會偽造、非法套用真牌車輛的號牌、型號和顏色。
甄別“套牌車”這一難題,有望在新一代“電子車牌”的普及后得到解決。與傳統的鐵質車牌相比,只有普通IC卡大小的機動車電子標識可通俗地理解為汽車的二代*。它是一種嵌有超高頻無線射頻識別(RFID)芯片并存儲汽車身份數據的電子信息識別載體,車輛在經過授權的射頻識別讀寫器的路段時,后臺就能馬上掌握與車輛相關的所有信息。
“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是應對日益嚴重的城市交通問題的根本解決措施,而將先進的射頻識別技術RFID應用于城市交通管理,是未來交通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李大成表示,去年底,由高新興子公司高新興智聯全程助力的機動車電子標識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并于今年7月正式實施。
目前,汽車電子標識主要被應用于涉車治安管理,比如對假牌套牌車的稽查、電子圍欄、違法車輛軌跡跟蹤、區域動態管理等,此外在城市交通管理、環保監管、涉車行業監管及涉車綜合服務等方面皆有應用。通過汽車電子標識獲得的交通大數據,也將給交通管理及服務帶來巨大變革。
擁有“*”后,高新興還為汽車打造了“黑匣子”。“車輛行駛中的運行軌跡、油耗情況、急加速減速情況都可以通過車聯網傳輸到相關平臺上。”李大成提到的汽車“黑匣子”,實際上是高新興的車聯網終端設備4G OBD(車載診斷系統)。
“我們的車聯網終端產品適配超過6000種車型,只要是市面上銷售的汽車,都能夠實現運轉。”李大成透露,去年高新興的4G OBD的終端出貨量已經達到,并與互聯網汽車服務提供商、通信運營商開展合作。
從機動車電子標識實現數據的采集、物聯網終端設備實現數據的傳輸,再通過“超融合交通大數據處理平臺”對數據進行整合與計算,終應用于綜合系統,高新興的產品線已經覆蓋物聯網“感傳知用”四大層面。
作為一家研發驅動型企業,成立逾二十年的高新興,在如今近3000人的員工隊伍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研發人員。這一比重放在任何科技公司都是競爭力的。截至目前,高新興擁有近千項,632項軟件著作權,今年的研發投入更是將超過4億元。
未來智能交通更加關注協同
“高新興的智能交通系統為交通管理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實現了交通管理方面的智能化、化,對交通車流量的均衡化控制非常有幫助。”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徐亞國認為,智能交通有利于提高城市道路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形成暢通有序的交通運行環境。
“未來智能交通發展的朝向是在交通運行管理中更加突出管控的智能化和與綜合交通系統的協同服務。”徐亞國提到,智能交通的發展體現了一體化服務與綠色環保的特點,“智能交通的應用,將使人們的實際出行方面更加個體化和精細化。在緩解交通堵塞方面主要會更加關注效率、服務和主動安全。總體來說,智能交通發展聚焦智能出行服務、運行和智能化管控、車聯網和車路協調、智能駕駛這幾個方面。”
在徐亞國看來,目前的智能交通在建設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交通需求問題,并且要總體考慮。管理者可以通過智能交通管理進行管控,對交通進行預警和預測,從而達到交通有序可控。智能交通的發展需要一定的過程。
“未來交通領域的發展朝向就是無人駕駛,但在有人駕駛與無人駕駛間存在一個融合的過程。有人駕駛的駕駛員要規范出行,規范接受相關控制系統的要求。這需要城市交通監測系統發揮作用,車、駕駛人等信息之間的交換很重要。”徐亞國表示。
對于智能交通的未來發展,徐亞國建議,智能交通應更加關注百姓出行和生活實際,更加有序,提高交通管理的運行效率。在智能交通技術與交通管理之間要做到更好的結合和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