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展會報道】11月16日,以“物聯智能,享應未來”為主題的2018中國(重慶)物聯網創新應用大會在重慶召開。會上發布了“2018年重慶市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果”,云從科技自主研發的集成生物識別系統(IBIS)獲此榮譽。
本次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指導,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南岸區政府主辦,旨在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規劃、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等有關部署,積極響應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計劃為的戰略行動計劃”。
會上,重慶市副市長李殿勛發表致辭并正式啟動上線“重慶市物聯網產業綜合服務平臺”。李殿勛表示物聯網的技術創新和實踐運用,是現階段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迫切需求,也是重慶轉型變革的重要舉措。
他作出要求,用5-10年時間完成智能化初步轉型,通過對技術和制度、模式進行的探討,以智慧城市為載體這一點,或是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為一線進行突破,利用NB-IoT、5G等技術創新應用,逐步積累改革發展經驗,構建一個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變革的全新生態。
隨后,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陳金山發布了“2018年重慶市物聯網應用案例”和“2018年重慶市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果”。云從科技“集成生物識別系統”入選成果。
“2018年重慶市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果”授牌
集成生物識別系統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以人臉、指紋、聲紋、虹膜、指靜脈等多種生物識別技術為核心,建立了跨平臺的、開放的、可擴展的統一身份認證平臺,為用戶提供集中、統一的生物特征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服務,并可無縫的融入已有的信息安全系統,可運用于銀行、證券、保險等各行業。
會上還發布了《2018年重慶市物聯網藍皮書》。藍皮書披露:重慶已成為國家物聯網產業發展重點區域,2018年全市物聯網產業核心產值預計達到564.9億元,同比增長37%,相關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
《藍皮書》還預測,全市物聯網產值規模還將持續擴大,將保持35%以上的高增長率,未來重慶物聯網發展的方向,將主要集中在城市智能公共基礎設施改造、智慧園區、智能工廠和智能交通等領域。
10月12日,云從科技發布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基于國家平臺的智慧物聯網平臺同期發布。李夏風發表《AI-IoT國家平臺之物聯網應用》進行了詳細介紹。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