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防展覽網 媒體導讀】
“凌晨四點,我被枕頭中傾瀉而出的老調回響貝斯聲吵醒了……我從來不聽回響貝斯,事實上這整個音樂種類都被我放在禁止播放的名單里。你瞧,我的家又中病毒了。”美國《連線》雜志曾刊登過一篇關于智能家居安全的文章,這是其中一段描述。遺憾的是,隨著物聯網、智能家居時代的到來,這種想象正在成為現實。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與四川、深圳、佛山三地的消保委聯合發布智能門鎖比較試驗報告,在29款樣品中,48.3%的樣品密碼開啟安全存在風險,50%的樣品指紋識別開啟安全存在風險,85.7%的樣品信息識別卡開啟安存在風險。家電圈認為,智能門鎖的安全預警,可能只是揭開了智能家電家居安全隱患的“冰山一角”。
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3576億元,與互聯網連接的“物件”數量增加到385億個。其中,增速猛的將是智能冰箱、電視等家電。屆時,智能家電銷售收入也將突破千億元。風口之下都是搶食者,海爾、美的,以及華為、小米、騰訊、阿里紛紛入局。在迎接家電生活全面智能化的同時,對安全問題的關注卻顯然不夠。
特別是在家電加速智能化,從單品的作戰到萬物互聯的“全屋智慧方案”落地過程中,孤島狀態徹底被打破。當一個個家電智能終端匯入整個網絡的海洋時,如果沒有安全防御體系,就相當于完全暴露在黑客的掌控下,到處都是漏洞。尤其是在家庭場景下,并沒有相關物聯網設備安全要求的標準和規定,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
過去幾年間,聯網的智能冰箱被用于轉發垃圾郵件;通過辦公休息室中的聯網冰箱可以闖入含有企業數據的系統;白帽子黑客入侵智能冰箱系統,實現對家中門窗、電器、插座等智能設備的操控,同樣普及率越來越高的智能電視,因為缺乏安全保障過去成為一些黑客獲悉用戶行為等隱私數據的重要“后門”……這些并非潛在風險,而都是發生過的活生生的案例。
更讓人不安的是,物物相連下智能家電的安全性極為脆弱,而且影響極大。只要利用智能網關的漏洞繞過監管,無需配對就能接管所有相關聯設備。“就像控制自己的個人電腦一樣,想干嘛就干嘛”。用戶可能并沒有意識到,家里的智能電視、智能冰箱以及其他設備面臨的威脅,但只要黑客愿意,他就能夠在你家里導演一出“電視自主播放視頻、空調自己吹風,洗衣機開始空轉……”等科幻級事件。
騰訊安全發布的《2017年度互聯網安全報告》,曾曝光大量物聯網設備生成流量而發起的大型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而2018年度的報告顯示,在整體攔截病毒次數出現回落的背景下,DDoS攻擊卻從上一年占比0.22%上升到4.67%,也凸顯了物聯網時代下智能家電等終端的安全威脅之大。
對消費者來說,除了及時更新固件之外,并沒有有效的方法。當然即便更新也不見得湊效,因為智能家電的產品安全問題是系統問題,需要技術、管理和法律法規協調,從而織牢了智能家電的一張“大安全網”。但是,目前,僅僅是在芯片、模組、設備、應用、云服務這些產業層面,智能家電都還缺乏統一的行業安全標準。
當智能家電飛速發展時,安全的問題被有意無意的忽視了,市場關注的多的集中為:能否互聯、智能化程度、實際體驗等等。但是隨著用戶對安全關注度提高,安全將成為底線,安全系數高也必然會成為用戶對智能家電的需求之一。這也意味著,如何先搶占安全這一制高點,很可能會影響企業在智能家電領域的終決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