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據新華社報道,昨天(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18日08時39分又發生3.1級地震。目前,相關救援隊伍已陸續抵達災區。
物聯網地震預警 掌握生命希望
此次地震,成都市高新區不少市民表示,在震感來臨前便聽到了警報聲。警報聲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相關應急管理部門(包括原市縣地震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這張預警網向宜賓市提前了10秒預警,向成都提前了61秒預警。
10秒與61秒能干什么?這個在平時看起來誰都不會在意的一瞬間,在地震來臨的時刻,卻常常是生與死的差別。這段時間,室外的人可以比較從容地跑到開闊地帶,室內的人可以躲到桌子、床底,低樓層住戶甚至可以迅速跑到戶外開闊地帶。大陸地震預警網對震區人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悉,大陸地震預警網是一個全自動物聯網,可實現秒級響應。通過在主要地震區布設密集的地震預警監測儀,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就可以在地震造成破壞前,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為用戶發出全自動秒級響應的地震預警警報,民眾據此即可及時避險、減少傷亡,重要工程可以進行緊急處置,減少經濟損失和次生災害。
科技賦能震后應急救援
盡管能夠事先預警,但想要預測地震,目前尚無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震后應急救援就顯得尤為重要。
震后危險地帶,無人機可深入現場拍攝,投遞應急救援物資,將災難現場手的視頻資料傳回指揮中心。
在分秒必爭的營救工作中,生命探測儀和熱成像攝像機使得救援人員能夠在難以接近和難以預測的自然環境下探測是否存在生命跡象、了解傷員情況,以便搶險人員迅速做出決策。
災后地形復雜,一些重傷患者來不及也不宜長距離奔波,只能就地抓緊時間醫治,但是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求助于遠程醫療救援。無線視頻監控系統作為抗震救災應急聯絡指揮的輔助系統,也是救援者的助手,不僅能在人員不能進入的地方進行拍攝并實時傳回圖像,而且可以在搶救受傷人員時實現遠程會診。
安防系統成為應急產業體系重要支撐
地震應急救援包括包括震前應急防御和震后應急救援等內容。當然,這一產業并不是僅僅是相關產業裝備、技術和產品在突發事件中的簡單應用,而是需要提供有效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等措施和手段的有機產業綜合體。
如今救援產品應用領域更為廣泛和專業,且技術性和針對性更強,雖說震中所需的救援產品只不過是安防的一部分,但這沒有改變安防與科技不斷融合,維護安全、提供救援的本質。
我國應急產業正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應急產業體系也基本形成。其中,安防技術應用多樣,在提高防災應急、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的綜合能力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成為應急產業的重要支撐力量,為打造立體防控體系增添助力。
結語:面對地震,安防行業能做的有很多:安全防范檢測、報警類產品能助力提前檢測,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災情通報和災后救援能盡量挽救生命。不過,目前國內應急救援設施設備與技術均不夠完善,應該有更多安防企業致力于此,地震發生前防范于未然,震中與震后迅速實現應急救援,減少傷亡,這是行業實現安全防范本職的重擔!
(本文據新華網、每日經濟新聞、界面新聞、錢江晚報、數字音視工程網、華強安防網、CPS中安網、中國安防行業網、信息整理,安防展覽網編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