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的當下,生物識別在各領域進展神速。而生物特征的性也使得生物識別信息安全問題受到重視。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的當下,生物識別在各領域進展神速。而生物特征的性也使得生物識別信息安全問題受到重視。
個人信息安全標準發布
2020年3月6日,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發布,對個人生物識別信息方面的要求進行了細化與完善。
什么樣的企業可以獲得生物特征數據?如何使技術提供商加強自律?個人生物信息要如何保護?據《規范》規定,企業在收集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前,應當單獨向個人告知收集使用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以及存儲時間等具體規則,并且需要征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明確同意。而在生物識別信息的存儲方面,也需要將個人生物識別信息與個人身份信息分開存儲,且原則上不應存儲原始個人生物識別信息。
引導生物識別發展方向
對我國數據隱私保護的發展而言,《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標準可對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給出規范,也可作為參考文獻幫助和指導機構展業。
有了這個標準之后,相關機構、企業和用戶將有章可循,從而技術發展的方向,避免誤用與濫用,推動生物識別技術真正普及。
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指導下,企業應構建自身的安全體系。比如:引入第三方認證,并重視這些認證標準與自身業務的融合,以確保其有效、持續地落地。
推動我國技術走向世界
此外,制定標準是規范、推廣新技術應用的必經之路。各個國家與機構之所以熱衷于制定“游戲規則”,一個重要考慮就是確定準入門檻、打造產業生態,從而在發展中搶占先機。
通常,行業標準由占主導地位的機構來牽頭制定。而我國我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識別應用場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技術能力,可以推動國家標準成為標準。這將有助于推動生物識別技術在范圍內的發展,為我國擁抱市場奠定基礎。參與標準的制定,不僅彰顯了在行業中的實力,更能拓展產業在的應用。
結語: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個人生物識別信息需要得到充分保障,在此背景下,《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的提出意義重大。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及配套措施,例如標準依據劃分、如何救濟受害者、如何確定賠償標準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