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3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起草了《民用無人機生產制造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實施民用無人機生產制造的行業管理,對民用無人機產品開展產品識別碼管理,制定民用無人機相關生產制造標準,建立民用無人機生產制造產品信息系統。
民用無人機產業的持續發展需要成熟的產業鏈
無人機在影視航拍、農林植保、電力巡檢、安防應急、航空測繪等領域均有應用。隨著應用領域的逐漸擴大,無人機市場需求也逐漸提升,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8年,國內無人機市場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34億元,2019年市場規模約為220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360億元。
當下,我國無人機產業鏈配套逐漸成熟、硬件成本曲線和市場價格不斷下降,市場關注度持續攀升,民用無人機的客戶群體從小眾拓展至大眾,客戶規模呈現指數級增長。與此同時,盡管民用無人機對速度、升限和航程等要求都較低,但對于人員操作培訓等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形成成熟的產業鏈提供盡可能低廉的零部件和支持服務。
生產制造問題制約了民用無人機的規范發展
然而,飛行硬件平臺的研制成功只是第一步。由于無人機產品缺乏統一的技術質量標準,國內還未形成的研發、制造體系,各生產企業都是依據自己的標準來生產,質量參差不齊,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導致產品的性能和適航性難以保證,影響了行業的競爭力。
此外,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夠完善。直到2018年《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經營性飛行活動管理辦法(暫行)》等相關管理條例頒布后,我國無人機在經營許可、處罰辦法等方面才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但在現階段,相關條例從理論到實際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些問題制約了民用無人機行業的規范發展和企業間的良性競爭。
政策助力民用無人機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無人機市場快速發展,中國市場迎來發展機遇,布局其中的步伐并不為其而停止。我國也開始了在無人機領域的探索,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規劃給無人機的發展提供相應助力。
《民用無人機生產制造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提出,有利于研究制定民用無人機數字身份識別規則、技術方案,實現“一機一碼”,還可以引導企業通過加裝通信模塊、飛控軟件升級、預留接口或采用國家制定的統一傳輸協議等技術手段,將產品納入國家統一管控,實現民用無人機可識別、可監視、可管理。從而加快建設基于民用無人機身份識別和飛行狀態的*管控平臺,建立安全防護體系,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飛行安全,促進民用無人機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本文據人民日報、無人機飛客天地、中商產業研究院、法治周末、中商產業研究院、信息整理,安防展覽網編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