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市場分析】 區塊鏈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席卷、攻城略地。當“區塊鏈龍卷風”刮過中國大地,其已與金融、物流、教育、醫療等行業緊密結合,相依相存,給行業轉型注入新的氣息。
國家層面,區塊鏈已經成為我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在區塊鏈產業布局上,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加強政策引導,出臺了多項契合實際的推動政策和措施,打造了良好的區塊鏈創新環境。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2019年上半年國家及各部委出臺的相關區塊鏈政策已達12項,各省市僅2019年上半年就出臺相關支撐政策近30項。
地方層面,多省市亦“搶灘布局”區塊鏈金融。例如,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編制了《湖南省區塊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其中包括金融區塊鏈信用共建專項。4月28日,山東省區塊鏈金融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近日,廣州市工信局印發了《廣州市推動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2022年)》。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促進之下,區塊鏈在我國多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據2019年互聯網金融協會與新華社聯合發布的《中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從銀行類型看,互聯網銀行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對區塊鏈技術應用較為積極。其中,國有銀行在區塊鏈應用方面推廣較早,業務種類較為豐富。互聯網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在平臺搭建領域卓有成效。
區塊鏈之所以能在銀行業得到廣泛推廣應用,與其技術優勢密切相關。區塊鏈作為借助密碼學、共識算法和分布式賬本等技術組合出的一種新的數據共享方式,通過數據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與集體維護等措施有助于數據間形成新的可信機制。
將區塊鏈應用于銀行業,能夠讓存儲變得更加安全。區塊鏈技術運用數學模型的信任取代法律背書,加密算法在理論上幾乎不可能被現有計算機技術破解,能夠更好地保障用戶資產安全。
與此同時,區塊鏈能夠加速數字資產高效流轉,助力普惠金融業務開展。資產屬性通過數字化將呈現多樣化的特點,超越證券、貨幣、現貨、期貨的標簽化限定,如知識產權、交易合同等都將在數字資產的新金融模式下被賦予價值,實現高效流轉和靈動自主,促進傳統供應鏈金融轉型,助力普惠金融業務開展。
據多家銀行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銀行機構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目前已涵蓋資產證券化、國內信用證、產業鏈金融、福費廷等多個領域。從年報中可以發現,多家銀行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多家銀行披露的“鏈”上交易規模已突破千億元。2020年,銀行“鏈”上交易規模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落地項目較多,場景也較為豐富。除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外,近兩年TMT行業(通信、媒體和服務)、制造業和自然資源行業以及政府部門應用的區塊鏈項目數量增長迅速。在2020年,我們或許能夠看到區塊鏈更多具有創新型的應用模式落地。
今后,國內銀行業應從理性客觀選擇場景、加大投入注重研發、創新應用模式樣板、激勵培養專業人才等多個方面積極擁抱新技術,把握區塊鏈發展新機遇。區塊鏈作為數字經濟的一個信用基石,將進一步推動“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轉變,成為未來數字“新基建”的信任基石。而這塊信任基石越牢固,“新基建”引擎下的經濟增長動力就越足。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