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 6月19日,曠視*對外公布了「企業服務戰略大圖」,曠視新成立的企業業務事業部也正式為曠視拉起ToB業務這面大旗。
作為CV領域名聲在外的明星企業,曠視的成長一直備受行業關注,從初的AI算法到AI硬件,再到2019年正式提出「1+3戰略」,深入部署城市物聯網、個人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行業級方案,曠視已經從初的人臉識別算法供應商轉身為物聯網方案供應商。
就在曠視IPO消息傳出之前,曠視的ToB業務已經悄然成形。
2020年年初,曠視正式成立了企業業務事業部,這一事業部要續寫的正是這個故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城市物聯網。
曠視變陣,ToB戰略大圖初現
提到曠視,人們更多想到的是CV四小龍、AI視覺、人臉識別算法……
誠然,曠視是一家典型的技術導向企業,尤其早期主要以AI算法為主要輸出產品。然而,曾經備受追捧的視覺技術終被驗證難以支撐起一家估值超百億的獨角獸企業完整的商業模式,面對盈利問題,AI視覺領域的諸神之戰終還是要回歸到業務層面,尤其是ToB業務。
2019年1月,曠視CEO印奇在致投資人的公開信中表示:
物聯網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大腦」,物聯網就是「身體」,二者相結合,能夠讓世界更加智能化。我們的愿景是構建連結及賦能百億物聯網設備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也是在同年,曠視發布河圖、公布「1+3戰略」,甚至將"門面"從「Face++曠視」升級為「Megvii曠視」……
2019年注定將成為曠視的一個轉折點,轉身進入物聯網賽道的曠視,也從初的人臉識別算法供應商一躍成為一家物聯網方案供應商,ToB業務體系初現。
當時,行業中能夠清晰看到的曠視ToB業務體系,還是其對外公開公布的「1+3戰略」:
基于自研的Brain++人工智能生產力平臺,曠視針對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領域提供行業解決方案。
時隔一年,現在再看,曠視的ToB業務體系已經更加清晰--Brain++的深度學習框架實現開源,成立企業業務事業部,盤古、九霄平臺發布,曠視高級副總裁、企業業務事業部總經理顧亮告訴雷鋒網,"現在曠視的核心布局是「1+3+6戰略」。"
其中,"6"是指曠視針對三條賽道進一步部署的6個細分領域:
供應鏈物聯網賽道。在供應鏈場景中,曠視有物流業務事業部(LBG)和零售業務事業部(RBG)分別關注物流和零售行業,兩個團隊構成供應鏈大腦業務版塊。
個人物聯網賽道。在個人場景中,曠視有云服務事業部(CSG)和移動業務事業部(MBG),兩個團隊構成個人大腦業務板塊。
城市物聯網賽道。在城市場景中,曠視針對公共安全、城市治理、交通相關的大規模人群/車輛治理的城市級業務,已有城市業務事業部(CBG);此外,針對城市微單元和企業級市場數字化建設,曠視今年新成立了企業業務事業部(EBG)。
曠視「1+3+6戰略」
整合EBG后,曠視為ToB業務體系構建的戰略大圖也在雷鋒網專訪中*對外完整展現。
顧亮告訴雷鋒網,"EBG團隊的成立不是在2020年偶然做的決定,而是曠視業務發展水到渠成的規劃和升級,是一個必然趨勢。"
事實上,曠視布局城市物聯網領域已有多年。早在2015年,曠視開始進入城市管理領域,并逐漸從單點單點布局升級為全景生態,在2019年安博會上,曠視對外發布了城市級全棧式AI解決方案。
在過往幾年里,曠視已經樹立了諸如中國尊、凱德、來福士等諸多行業地標,甲級寫字樓有50%-70%的客戶都有用曠視的產品。
另外,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曠視營收9.49億元,城市物聯網業務占比超七成。
作為自2015年已有的業務,同時又是曠視關鍵營收來源,這就很好理解曠視EBG在2020年成立的"水到渠成"和"必然趨勢"了。
曠視給槍給炮,EBG備戰城市微單元
2020年1月,曠視EBG正式成立。
自2015年涉足城市物聯網業務后,曠視就已經打開了企業服務市場大門,顧亮此前歷任戰略客戶部總經理、大客戶業務集團總經理,對曠視的企業業務發展記憶猶新:
2017年,曠視與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大型金融企業合作,開展AI金融業務,客戶覆蓋近百家重點金融企業;2018年,曠視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合作,開展運營商業務,為運營商定制專用的AI設備,每年出貨量超過10萬臺;2019年,我們整個企業級市場有了進一步拓展,在能源、國網、南網、零售、制造領域都進行了業務部署。
這樣來看,此次EBG的成立,更像是一次針對ToB業務的曠視內部業務單元的梳理整合。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顧亮告訴雷鋒網,"現在看到的EBG是將此前的大客戶業務單元、商業業務單元、集成產品開發部進行資源整合而成,整合了產品交付中心、軟件研發中心、硬件研發中心、解決方案中心,以及強大的客戶拓展和客戶支持團隊,以EBG這樣一個事業群(事業部)的方式開展工作。"
通過資源整合,充分拉通前端市場調研、市場分析,以及后端產品研發、交付、運維等環節,曠視也是想要針對企業級客戶碎片化需求實現快速響應。
就這次資源整合、成立EBG而言,曠視給槍又給炮,給了業務單元、又給研發中心。然而,既要實現企業客戶碎片化需求,又要能夠快速響應,只有AI算法顯然已經遠遠不夠,好在,這時的曠視有的也早已不僅僅是AI算法,在過往幾年里,曠視針對AI視覺已經從云到端部署了數十款AIoT產品。這一產品體系終被曠視EBG一同收編到「企業服務戰略大圖」中。
曠視EBG成立不久后,正式對外公布了「企業服務戰略大圖」,發布了曠視盤古、曠視九霄物聯網云平臺,以及「神行」系列人臉門禁產品,結合此前多年的產品布局,整個「企業服務戰略大圖」展現的AIoT云邊端產品體系成為EBG備戰城市物聯網精細化布局的核心。
基于這樣的產品體系,曠視EBG主要提供的還是三項核心技術能力:
第一,通過人臉識別進行身份驗證;第二,樓宇、園區智能化從算法、硬件到平臺的產品體系;第三,現場化的算法訓練平臺和服務。
而所謂城市物聯網精細化布局,正是顧亮口中的城市微單元,是樓宇、園區等細分場景。
曠視的園區計劃
電力行業是一個相對傳統的行業,如今在改革大潮之下,尤其在輸電線路、配電園區,同樣面臨著智能化轉型升級。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電力行業的"關鍵先生"近年來也在大力推廣無人機輸電線路巡檢。顧亮告訴雷鋒網,曠視目前也正在和無人機廠商、芯片廠商等一同為國家電網提供無人機輸電線路巡檢、園區智能化解決方案。
在整個輸電線路巡檢過程中,如何將無人機反饋回來的檢測圖像、視頻信息實時進行AI處理,以及如何對整個輸電線路、配電站、變電站附近的安全生產進行監測,在這些方面,國網提出了很多需求,近兩年我們都在一起解決這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輸通過Brain++平臺幫助客戶通過客戶自有的行業數據訓練行業定制化的算法,在此基礎上,配合客戶搭建算法平臺、行業業務平臺。
無人機巡線(示意圖)
電力行業是曠視EBG在能源領域深入布局的業務單元,目前,曠視EBG核心戰略重點聚焦樓宇園區場景,主要針對行業、區域兩個維度進行了業務布局:
行業方面,曠視針對金融、運營商、能源三大行業領域進行了深入布局,三大行業的深入部署也是曠視EBG的重頭戲,EBG有專門為三大行業配客戶團隊,業務占比達到二分之一。經過多年深入行業,曠視在三大行業也建立了一些重要的業務版塊,例如在金融領域的身份驗證、刷臉支付、園區智能化,在運營商領域結合5G的云端一體化解決方案,在能源領域的安全和質檢應用。
區域方面,曠視在全國六大區域(華北、東北、華中、華西、華南、華東)設有SMB業務和渠道業務。三大行業之外,曠視EBG也將觸角深入了泛園區中諸如科技園區、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酒店等場景,在曠視看來,這些也都屬于城市微單元。
EBG當下業務主要是服務于城市物聯網場景中的城市微單元的,這是相對于諸如公共安全、交通等城市大場景來說的。在城市智能化方面,EBG為園區、樓宇中的生活、辦公場景提供端到端的產品解決方案,為生活和辦公提供一個好的體驗,為企業降本增效。
布局城市物聯網多年的曠視,在將業務下沉到樓宇、社區、智能建筑這些場景化的微單元過程中,其實也面臨著新的問題。顧亮將在實際企業業務中遇到的問題總結為以下三點:
第一,企業客戶需要的是一個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傳統客戶對智能化的改造需求有多樣性,經常會在智能化升級改造過程中感到無從下手,因而,從人的管理、車輛的管理,包括對于消防、安防、樓宇設備整個自動化的管理,企業客戶需要一整套端到端解決方案。EBG此次經過資源整合后,在產品方面推出的一整套全棧式智能樓宇、智能建筑解決方案,正是希望能夠從算法、軟件到硬件;在業務架構上也從了解客戶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到終的安裝運維搭建了一站式服務團隊,來解決客戶對于智能化、數字化的訴求。
第二,企業客戶的需求較為碎片化。面對行業差異化、碎片化的需求,我們一方面在算法、軟件、硬件產品和整個業務層充分考慮了開放、集成能力,以使得我們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能力能夠很好地融合,同時我們也提供在線的、現場的算法訓練服務,以去滿足客戶對于行業性、定制性的、個性化的需求。
第三,成本的平衡問題。曠視EBG也必須考慮成本問題,為不同類型客戶提供簡單有效的,且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面向SMB則推出了曠視九霄公有云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們部分產品也可以基于現有的傳統軟件幫助客戶控制成本。
而在2020年,在"疫后"新基建中,泛地產、泛園區領域面臨面臨著更糾結的局面。雷鋒網向業內人士了解到,一方面,疫情中暴露出的問題讓泛地產、泛園區領域智能化轉型升級更為迫切,國家也因此適時提出了「新基建」;另一方面,企業又不得不為了"生存"被迫砍掉在智能化上的預算。
要在今年深入城市微單元,深入布局樓宇、園區場景的曠視EBG而言,顯然擁有更多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顧亮告訴雷鋒網,今年曠視EBG會在硬件重兵投入,同時對軟硬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不斷做升級,另一方面也會對整個客戶服務體系會進一步調整。
我們希望能夠更加貼近客戶,能夠覆蓋到更多不同層級的客戶需求,因此,從前端的客戶服務體系來看,我們今年也需要做一個整體升級,公司從人員、資源等方面也在對EBG加大投入。
此外,顧亮特別提到,"EBG今年在整個公司「1+3+6戰略」版圖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在樓宇、園區場景也會持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