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在新基建和雙循環的背景下,給出了未來中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的藍圖指引,并明確了將在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
適逢其時,在人工智能國家標準化組織——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人工智能分技術委員會(SAC/TC28/SC 42)的首屆大會上,曠視科技當選為首批單位委員。未來,曠視將致力于在人工智能的基礎共性、支撐技術與產品、基礎軟硬件平臺、關鍵通用技術、關鍵領域技術、產品與服務、行業應用、安全/倫理等方面,務實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標準制定工作,為中國AI技術發展與應用保駕護航。
目前,曠視圍繞建設可信賴AI、高效能AI和高價值AI三條主線,已經牽頭和深度參與數十項國內外重要AI領域標準的編制,涵蓋計算機視覺、生物特征識別等基礎技術規范,以及智慧城市、城市管理、智慧金融、智能手機、物流機器人等行業場景和產品規范。此外,作為ISO/IEC 人工智能標委會的中國代表團AI企業代表,曠視積極參與和推進可信賴AI標準的制定和完善,為構建公平、合理的AI標準貢獻一份中國力量。
深度參與AI標準制定 助推行業規范化發展
作為業界優秀的人工智能企業,曠視一直踐行AI企業應與行業共同成長的信念,積極通過參與產業標準活動等方式,努力貢獻自身的先進技術和豐富的產業落地經驗,助力AI行業的健康、快速的發展。
2020年初,突如起來的新guan疫情嚴重的影響了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安全,其中,對于準確、快捷、無接觸的測溫方案的需求是疫情防控的一個關鍵需求。基于在AI技術上的深厚積累,曠視在1月下旬啟動專項公guan,在2月份就向社會提供了AI測溫產品,并不斷的保持迭代優化,產品性能達到業界水平。為了幫助行業更準確的認知和評價AI測溫產品,在中關村管委會的組織下,曠視作為標準工作組組長,聯合十余家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并發布了國內AI測溫設備標準——《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技術規范》。
人工智能技術的加速落地帶來的不僅是效率和服務的提升,也帶來了人臉識別數據安全等社會焦點問題。如何在技術進步的同時發展可信賴、可持續發展的AI,是曠視一直以來關注并為之努力的方向。就在今年,曠視與中國電子標準技術研究院、螞蟻集團等國內研究院所、企業一起,推動立項《人臉識別數據安全要求》國家標準,專門針對人臉識別數據應該如何合規、合理、有效的進行安全管理提供依據。目前,此項目已經由全國信息安全標委會TC260批準立項并公示。
全行業共同建設 讓AI真正造福人類
目前,人工智能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AI落地尚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制定一系列可參考、可借鑒的標準可幫助AI企業在實踐中“有理可依,有據可循”,進一步引導行業和市場規范化,推動技術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終形成技術、行業、產業相互賦能的良性循環。
作為這條路上的探索者和務實者,曠視愿意始終保持開放態度,加大標準化投入和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與監管部門、行業上下游以及合作伙伴們一起推動行業標準化發展,同時以標準化的力量,在技術開源開放、產業智能化升級等方面沉淀出更通用型的方案賦能更多場景,讓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人類。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