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 青島,這座美麗宜人的海濱城市,山海形勝,腹地廣闊。所以,充分利用地理資源,進行科學的環境治理和用地規劃,用好遙感大數據這個“天眼”顯得尤為重要。
一直以來,遙感大數據的解譯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判讀,耗時長、精度低,無法高效地將遙感數據轉變為決策支撐,且信息共享效率低、壁壘重重。AI+遙感解譯技術,正是破局之道。
近期,由商湯科技為青島西海岸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提供技術支撐的人工智能搜索視覺分析平臺正式上線,從數據匯聚、共享服務,到各類遙感解譯工作,為政府決策和部門業務提供科學、精準、*的數據與人工智能視覺分析能力支撐,助力城市管理,讓青島美麗永存。
提升基礎平臺能力建設 打破數據孤島
要高效利用遙感大數據,首先要打破數據孤島。
由于政府各部門的信息系統以自建自用為主,從數據資源的采集、開發到使用均自成體系,導致不同部門之間很難形成高效的共享利用,形成系統內共享程度高、系統外共享程度低等難題。
通過創新將數據匯聚、存儲與管理、處理、融合分析、服務融為一體,商湯構建的人工智能搜索視覺分析平臺,為西海岸新區全區各部門賦予了統一的視覺信息搜索能力,告別“重復建設,各自為政”。
數據資源的高效匯聚和共享,帶來不僅僅是數據利用效率的提高,更提升了跨部門的協同工作能力,從而進行更合理的規劃和資源分配。
打破數據壁壘,才能大化釋放AI的價值。
青島星光島地區依靠遙感大數據解譯,完成建筑物檢測,影像分別是2020年11月、4月和3月獲取的0.5米分辨率衛星數據。
平臺以月度更新的頻率,匯聚了0.5米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如果說以前工作人員需要對遙感影像進行逐張查詢比對,現在只需要選擇遙感影像,采用高分辨衛星影像+人工智能的方式,稍等數秒,便能*掌握該區域的空間地理信息要素及其變化情況,將解譯效率提升數十倍,一天內就可以完成青島西海岸新區200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建筑物變化檢測工作。
平臺自2020年10月份建成以來,通過數據資源共享系統為各單位提供衛星數據共享服務,為城管執法、環保監測、河道治理等城市治理工作提供科學、精準的數據與人工智能視覺分析支持,從過去依賴人工找尋的低效被動治理方式,轉變為高效的主動治理模式。
“AI+遙感”將智能管理被動化主動
基于人工智能搜索視覺分析平臺的創新能力,商湯與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展了多項“智能遙感+”應用,為自然資源利用、城市規劃、環境治理全面賦能。
對此,以河湖“四亂”治理為例,商湯深入行業需求,通過多項創新的算法訓練方法等AI技術,在實現對四亂跡象的目標及變化識別的同時,還針對“四亂”特征強化了特征提取性能和準確率,提升“四亂”判別能力。
通過遙感影像檢測到青島西海岸新區王臺鎮某地大棚違建區域,在發現疑似違法圖斑后,工作人員可根據解譯結果現場復核,并進行下一步治理工作。
從跨河、臨河建筑物的智能識別與提取,河湖保護區內違法建設的自動判定,到河湖水體范圍、周邊區域及重點水源地利用狀況的變化監測,系統均可進行定量的或定性的監測分析,為河道、水庫、河湖生態保駕護航。
如此一來,通過遙感+AI核心能力的構建,解決傳統城市管理在數據源、技術方法上受到的局限,提升遙感影像數據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從而降低遙感數據的利用成本。從過去依賴人工找尋的低效被動治理方式,化為了高效的主動治理模式。
同時,管理者能夠及時掌握各類數據的新動態變化,為新區政策制定、信息發布、宏觀決策、監督執法、科學規劃、治理措施等實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為城市治理的科學性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了信息建設基礎。
當傳統遙感有了AI,帶來的不僅僅只是解譯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區域用地規劃和環境整治能力,與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形成良好的輔助和閉環,造福社會,也造福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