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城市在線】城市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生態系統,包含諸多,自其形成以來便持續遭受著來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種擾動。如何讓城市變得更加宜居,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成為當下社會十分關切的問題。
對山東而言,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61.51%,這也意味著這個問題是事關大多數山東人的幸福事。民眾的幸福指數就是社會發展的目標指數,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山東提出了涵蓋政務服務、便民應用、城市治理、產業升級四大領域14項智慧城市應用場景,效果如何?我們可以通過威海等試點城市來一窺“成績單”。
智慧新基建,幸福提升“看得見”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齊魯大地時,威海這座山東東部的城市開啟了新的一天,從宜居城市出發,以精致為核,借助數據賦能的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幸福威海。
11月24日至26日,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現場培訓推進會(威海站)順利召開。作為山東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威海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成果頗豐,而受益多的無疑是人民群眾。
今年1月18日威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推進智慧住宅小區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打造設施智能、服務便捷、治理精細、環境宜居的智慧住宅小區目標,并制定了《威海市智慧住宅小區基礎設施建設標準(試行)》,規定自2020年起,現有小區通過分期分批逐步改造,達到三星級智慧小區標準,新建住宅小區達到四星級智慧小區標準。
濱海龍城小區即是其中重點實施的改造工程之一,該小區建設年代較早,基礎設施老化、物業管理服務手段落后等問題比較突出。
經智慧化改造后安裝了智能門禁系統、車輛號牌識別系統,部署了智能快遞柜、智能垃圾分類箱、自助售賣機、以及空氣噪聲等環境監測設備,設置了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區域,小區也順利成為了三星級智慧小區。
小區第一戶“拿鑰匙”的業主宋喜蘭目睹了整個小區智能化改造的全過程,提到了這種變化給民眾生活帶來的實惠,直言幸福感陡然提升,“小區改造之后,周邊配套了智能垃圾回收點、快遞柜以及智惠易站,周圍居民取快遞、充電什么都很方便,看不到老年人翻垃圾了,垃圾分類投遞還能賺點錢……”
今年,威海全市共有老舊小區改造項目48個,涉及住宅小區84個,預計年底前該84個老舊小區將全部實現三星級智慧標準。
無*偶,作為一座城市的“里子”——地下管廊,民眾雖在生活中不常見,卻是民生所需的重要一環,這也關乎智慧住宅小區能否搭配完善的配套設施。
2016年4月,威海入選國家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從此掀開了綜合智能管廊建設的新篇,以域內的松澗路、金雞路、成大路、環山路等11條道路,威海建設了總里程達39.8公里的地下智能管廊。
相比以往的地下管廊,在管廊具體建設中,威海將智慧城市管理理念融入其中,著力打造智慧管廊綜合管理平臺。
走進威海管廊智慧中心,大屏幕上顯示著各個監測點的溫度和濕度等指標,隨時點擊某個攝像頭,管廊里的清晰畫面便顯現在大屏幕上。從智慧中心拾級而下來到地下管廊,各種管道錯落有致,管廊的地面中間位置空間寬敞,不遠處的一輛巡查車似乎在驗證著這一結論。
“智慧管廊建設提升了地下利用空間,涵蓋了所有的市政管線,包括電力、水務、熱力、通信、供水等,有效避免了類似‘空中蜘蛛網’‘馬路拉鏈’‘管網爆管’等問題”,威海市濱海新城建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管廊分公司運營部經理竇汝鋒就提到,“智慧管廊建設提高了城市美觀、完善了城市功能,極大提升城市負載能力”。
這遠沒有結束,到2030年,威海計劃建設97.63公里的智慧管廊。
數據賦能,“一屏觀主城,一網管主城”
智慧城市,不僅包括涉及民生的道路管理、地下管廊、智慧住宅小區,突發災害預警、生態建設、城市治安管理等也包含在內。
為充分發揮大數據在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威海組建了智慧城市運行指揮中心。通過整合信息系統、強化數據賦能、夯實網絡安全,逐步完善跨層級、跨部門、跨系統的信息系統資源共享共用,打破“信息孤島”,打通“數據煙囪”,實現城市運行狀態的全面感知、事件預警、調度指揮的電子大屏綜合展示及實時研判預警。
基于前期努力,已運行的智慧城市運行指揮中心,有關民生服務、交通出行、政務服務、綜合研判、生態環境、文體旅游、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數據一目了然。
以交通出行為例,威海公交集團先后完成了智能調度系統、手機APP查詢、電子站牌、移動支付等一系列智慧公交項目建設,實現了公交運營全開放、全覆蓋,極大方便了市民快捷出行,同時也為生態環境做出一定貢獻,威海常年生態環境質量主要指標位于山東省前列自是有智慧公交等領域的助力。
威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崇東做了進一步解釋,“前期智慧城市建設是基于資源整合,始于改善民生,助于城市治理,益于產業發展”。
目前,指揮中心的系統建設方面,運用大數據、信息化、物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已接入19個部門共38個業務系統。
并通過市縣鎮一體化視頻會議系統,與16個部門級指揮中心建立應急聯動會商機制,充分發揮各指揮中心在突發事件處置和日常工作協同中的合力。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威海智慧城市運行指揮中心網格化治理信息系統發揮了高效精準的作用,對網格員巡查走訪的117萬余戶(次)、260萬人次的人戶信息和11萬余條巡查信息進行及時歸類處置,先后幫助解決物流不通暢、員工返崗困難等危難問題2080余件,服務8500多個企業順利復工復產,為奪取“雙勝利”發揮了特殊作用。
同時,為適應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威海同步啟動智慧城市運行指揮中心新址建設,并將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屆時進一步整合各部門分散建設的指揮中心,全面構建起城市綜合運行態勢實時感知、城市運行集中監控、事件統一綜合調度的一體化、可視化平臺,威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崇東說出了這種美好愿景,“建設完善一體化指揮平臺,建設城市大腦,真正打造‘一屏觀全城、一網管全城’的一網統管市域治理模式”。
打破信息壁壘,跨部門統一調動服務全局,智慧城市運行指揮中心是“大腦”,而類似“警務與政務飛行數據一體化應用”等則是“軀干”。2019年12月,威海市政府召開了“全市政務航空應用管理推進會”,以警務航空部門為主體,開展全市政務航空應用管理工作試點,拉開了威海全市政務航空建設的序幕……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社會共享
智慧城市所涉甚多,所需的建設者也不僅僅是政府,也需要企業等社會力量。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威海在政策、數據資源等方面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與相關產業發展形成雙向促進的局面。
北洋集團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威海智慧城市建設所需的光纖傳感、自助終端、RFID產品、密碼產品在本地智慧項目中應用帶動北洋集團等數字化企業發展。
“投桃報李”,北洋集團依托政策指導,在食藥、農業、商務、衛生等政府部門數據共享的基礎上,雙方合作打造智慧平臺,智慧食安平臺即是其中代表。
該平臺以采用云存儲、云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等新技術,以食品安全過程管理信息公示為重點,全面實現監管部門全流程遠程可管、餐飲單位信息化管理可用、社會公眾網上可看、食品運營方可查等多方共管的局面,實現監管部門信息化建設由“應用為王”向“數據為王”的方向轉變。
“類似高校智慧食堂自動結算就是一種智慧食安平臺的應用場景”,威海北洋云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興明道出了云計算在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作用,并指出未來這種應用場景將會更多。
北洋集團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社會共享這種模式的代表,但并非,在威海能找出很多具體案例。
前文提及的智慧住宅小區建設中智惠易站就是山東新北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新北洋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工廠所生產的智能零售終端設備,該智能零售終端設備產業化項目引進德國和瑞士智能化研發及生產設備,主要生產智能微超、自助售貨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廣泛用于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等新型零售業態。
威海正積極打造的物業綜合服務平臺也有樣板可尋。服務威海盛德小區的威海格律詩物業公司就打造了小區管理智慧平臺。
“我們可以對小區的門禁進行標簽化設計并且查看門禁所有進出人員的歷史記錄,業主可以通過人臉識別、IC卡、*和手機APP進入小區,訪客可以通過掃二維碼或者業主發送的臨時密碼以及門口的可視對講撥打業主的手機號進入小區”,該公司物業項目負責人林青松指出此項功能在疫情防控期間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通過智慧平臺,能夠將原本費時費力的維修、繳費等環節通過“線上辦”,線下物業服務人員上門服務并將服務詳情上傳網絡,業主可通過手機APP查看相關服務數據。
遠不止這些,智慧養老項目、區塊鏈跨境電商應用項目、榮成市5G海洋牧場、文登區“區塊鏈+政務服務”……越來越多的項目,越來越多的民享,越來越多的幸福。
智慧城市試點先行,期待擦亮山東新名片
作為首批四星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威海智慧城市建設用實際行動交出了高分“答卷”,但更多的努力在后頭。
近年來,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山東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動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2019年,數字山東建設專項小組辦公室印發《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建設工作方案》,明確自2019年起至2023年,山東組織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及示范推廣工作,力爭將智慧城市打造成“數字中國”建設領域代表山東的一張名片。
今年,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經省委*會會議研究通過,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就整體推進此項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目前,山東已在13個設區市、35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工作。
可喜的是,如今山東各地市智慧城市創新應用案例不斷涌現,為智慧城市建設注入了“強心劑”,也提升了民眾的幸福感知。
同樣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的濰坊,以“應用開放平臺”為載體,在堅持“用戶統一、服務同源”的基礎上,支撐“愛山東”等微信小程序建設,“愛山東”濰坊市級分廳和16個各縣市區分廳已經全部開設完成,共提交各類應用服務200余項,共計注冊人數近60萬。
并且,在濰坊市大數據局等部門的助力下,濰坊成立數字賦能聯盟,先期吸納81家智能制造、軟件研發、物聯網、網絡安全、傳統制造業、金融、高校等領域的入盟;積極開展5G應用考察、人工智能研修、數字化賦能公益直播等活動,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結合省大數據局工作部署,因地制宜,立足蔬菜領域優勢,“蔬菜產銷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近期被批復為傳統產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省級試點……
“十四五”期間,山東將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推動城鄉發展智慧化、推動公共服務便捷化、推動社會治理精準化,推進社會各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構建數字社會,不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風物長宜放眼量。
可以預見將有更多的山東城市、區縣參與到智慧城市的建設當中,這無疑會進一步推動數字山東建設,同時數字山東建設也會正向作用于智慧城市發展,讓智能化與民同享,智慧化與民方便。
期待著山東擦亮新名片,更期待著數據賦能下的山東智慧城市建設能夠給民眾帶來更多的便利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