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東數西算”工程的啟動既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隨著“東數西算”工程全面推進,將加速相關產業有序向西部轉移,形成供需同頻共振,借數字化轉型東風彌合東西部經濟差距,為西部數字經濟開辟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投資帶動效應初步顯現
為構建國內大循環、實現東中西部數字經濟協調發展發揮更好的支撐作用,2022年2月17日,“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設立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4月15日,國家發改委公布我國“東數西算”的最新進展。2022年以來,相關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大數據中心建設,投資帶動效應初步顯現。全國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中,新開工項目25個,數據中心規模達54萬標準機架,算力超過每秒1350億億次浮點運算,約為2700萬臺個人計算機的算力,帶動各方面投資超過1900億元。
對于西部地區來說,“東數西算”實在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相比2021年,2022年西部地區投資同期增長6倍,投資總體呈現出由東向西轉移的良好趨勢。預計“十四五”期間,大數據中心投資還將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累計帶動各方面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
全國建設版圖持續擴張
數字中國春潮涌動,推進“東數西算”正當其時。進入5月,西部地區動作頻頻,均將目標指向“東數西算”,推動全國智算中心建設版圖持續擴張。
5月20日,繼武漢、成都、南京等地之后,全國智算中心建設版圖上再添一城!浙江省首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上線。該中心為浙江省首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以“1+4+3+N”的模式建設,即依托“一中心四平臺”,打造繁榮密集的人工智能生態產業集群。
5月18日,“東數西算”黃河流域生態算力中心正式啟動,重點從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入手,全力提升全區數字經濟GDP比重,為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注入新活力。
5月18日,蘭州新算力產業示范中心正式啟動,旨在集合各方優勢資源,進一步提高蘭州數字產業基礎能力,提升數字產業鏈綜合水平,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
5月10日,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線。據悉,該項目總投資109億元,包括人工智能算力平臺、城市智腦平臺和科研創新平臺三大平臺,是“東數西算”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成渝樞紐節點的樣板工程,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以算力變革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隨著全國智算中心建設版圖持續擴大,對構建“東數西算”數字經濟新型區域聯動格局、有效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擴大有效投資: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不僅可以有力帶動相關產業的上下游投資,形成更多內需增長點,還可以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提升算力水平:通過全國一體化的數據中心布局建設,擴大算力設施規模,促進由東向西梯次布局、統籌發展,將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實現全國算力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促進綠色發展:加大數據中心在西部布局,將大幅提升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納西部綠色能源,同時通過技術創新、以大換小、低碳發展等措施,也將持續優化數據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結語:“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更將為我國數據中心的產業布局、算力結構、技術創新、綠色低碳和算力賦能等方面帶來深刻變革。未來,以“東數西算”為依托,將持續推動數據中心與網絡、云、算力、數據要素、數據應用和安全等協同發展,形成以數據為紐帶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助力數字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