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關于發布《深圳市培育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制造強市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快發展壯大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依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情況
(一)發展現狀。我市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擁有一批行業骨干企業。工業機器人產業具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在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本體和集成應用等方面均有布局,其中伺服系統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服務機器人領域產品類型豐富,人形機器人全國領先;特種機器人廣泛應用于管網管廊、醫療、能源、環保、農業、地鐵、應急救援等領域;無人機技術領先,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較大份額。2021年我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增加值達到89億元。
(二)發展機遇。隨著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以及新冠疫情帶來“機器換人”需求,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呈現大幅增長。老齡化社會服務、醫療康復、救災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娛樂、重大科學研究等領域對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無人機(船)的需求也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
(三)存在問題。一是產業結構不均衡,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產業規模相對較小。二是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工業機器人部分核心部件依賴進口,服務機器人部分智能技術尚不成熟,特種機器人多機協同、仿生與生物模型等自主化程度不高。三是產業多處于中低端,工業和服務機器人企業以系統集成為主,同質化競爭明顯。四是人才供需矛盾凸顯,掌握核心技術的高層次人才、行業應用型人才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二、工作目標
(一)產業規模躍升。到2025年,我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增加值達到160億元,其中無人機產業增加值達到百億級規模,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實現快速增長。
(二)創新能力提升。到2025年,我市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產品精度、可靠性、平均壽命等關鍵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增1個省級或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1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企業,20家企業技術中心。
(三)產業應用拓展。到2025年,組織實施一批電子信息、汽車、教育、安防、物流等領域智能機器人應用示范項目,培育形成一批智能機器人深度應用案例,實現智能機器人在重點行業的規模化應用。
(四)產業生態優化。到2025年,打造一批檢測認證、標準制定、知識產權運維等公共服務平臺,智能機器人配套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智能機器人高端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核心技術攻關。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機器人結構學、動力學、控制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等基礎技術理論研究,鼓勵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圍繞重點領域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組織實施“揭榜掛帥”專項,圍繞精密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深入開展機器視覺、自主導航、語音語義識別、自主避障等智能技術研究,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智能機器人產業深度融合。加強飛行控制系統、圖像傳輸系統、傳感器等無人機(船)關鍵技術與部件研發,提升無人機(船)產業自主可控能力。鼓勵與國內外機器人領軍企業在產業、創新、人才、教育等領域加強合作交流,促進各類要素高效流動。(市科技創新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示范應用推廣。進一步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深化工業機器人在電子信息制造領域的應用,擴展工業機器人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的應用場景,鼓勵工業機器人企業積極參與數字車間、智能工廠等項目建設。推動服務機器人在公共服務、教育娛樂、智能家居等領域應用試點示范。推動特種機器人、無人機(船)在智慧安防、防疫抗疫、防災救災、巡線巡檢、建筑工程等領域的廣泛使用。支持企業開展智能機器人共享、融資租賃等新模式,催生服務新業態,拓展智能機器人企業的發展空間。(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商務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企業做大做強。支持行業企業針對新技術、新產品進行外延式并購,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做大做強,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品牌。鼓勵重點企業面向行業上下游開放基礎技術和行業資源,針對關鍵共性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培育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企業,鼓勵核心零部件企業在細分領域深耕,力爭進入重點企業供應鏈。培育一批系統集成應用企業,支持骨干企業將智能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獨立運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支撐能力建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系統集成、中試驗證和檢測認證等,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培育機器人科技成果轉化專業服務機構,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加強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支持機器人骨干企業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支持企業圍繞智能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健全智能機器人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鼓勵建設眾創空間、專業孵化器、加速器、技術創新聯盟等孵化載體,支撐初創企業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一)核心零部件與系統集成自主創新工程。整合骨干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開展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攻關,加強高端六軸多關節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圍繞小批量訂單、個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需求,積極研發人機協同作業的新一代機器人。在服務與特種機器人領域聚焦傳感器、芯片、執行器等開展技術攻關。在無人機(船)領域開展激光雷達、可見光傳感器、多光譜傳感器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智能無人系統傳感器向高性能、小體積發展。(市科技創新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應用工程。加強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的深度融合,前瞻布局類腦智能、人—機—環境三元融合、多形態自重構、高效仿生驅動、機器人全域感知與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支持企業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推動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深度應用,攻關智能服務與特種機器人環境感知、三維成像定位、精準安全操控等關鍵技術,推進智能服務與特種機器人等機器人及平臺軟件的開發,提升機器人智能化水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智能機器人示范應用工程。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版次軟件推廣應用等政策,加強智能機器人以及關鍵零部件等高端產品推廣應用。圍繞半導體、醫療器械、新型顯示等領域,支持機器人企業與用戶企業聯合開發定制化工藝,遴選一批帶動效應顯著、示范意義突出的應用示范項目,推進工業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深度應用。組織實施創新產品支持政策,鼓勵優先采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機器人產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財政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智能機器人云化協同工程。鼓勵機器人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加強合作,搭建智能機器人產業云平臺,推動機器人協議互通,支撐多元工業數據采集,提升異構工業網絡互通能力,實現工業現場機器人全面聯網。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時掌控和分析工業機器人運行狀態,進行預測性維護。依托城市一體化云平臺,推動政務服務場景與智能機器人全面聯網,實現統一監測、調度的先進管理模式。(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工程。積極推動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國家機器人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國家智能加工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深圳設立分中心,提升檢驗檢測和認證評價能力。依托重點機器人集聚區和園區,圍繞企業共性需求,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機器人產品及部件認證、檢測、校準、技術咨詢、合作交流等服務。支持工業機器人骨干企業與制造企業合作建設共享智能工廠,通過聯合攻關、協同研發等模式,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中試驗證服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質量品牌提升工程。支持企業積極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等國際行業展會,鼓勵與國際機器人企業開展合作,拓展海外業務。支持行業組織舉辦機器人技術應用與產品質量大賽,推廣前沿技術、可靠性應用解決方案,提高產品性能與可靠性水平。加強機器人集群品牌宣傳,打造知名度高、綜合競爭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的機器人國際知名品牌。依托深圳市工業展覽館機器人展區,重點聚焦智慧工廠、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打造沉浸式示范場景,形成多維度、動態化的機器人展示平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知識產權與標準體系建設工程。搭建行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機器人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引導企業圍繞智能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建立機器人公共專利池,推動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的開放應用。圍繞機器人功能、性能、安全等標準,支持行業組織、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工作,加強各類關鍵標準的宣貫實施。(市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空間布局
在福田區、南山區、前海布局研發設計環節,在寶安區、深汕特別合作區布局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環節。發揮南山區創新型企業集聚優勢,重點打造我市智能機器人研發創新集聚區。支持福田區重點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科創高地。將寶安區打造成為覆蓋機器人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應用示范的機器人全鏈條集聚區。依托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建設智能機器人研發制造基地。(前海管理局,福田區政府、南山區政府、寶安區政府、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加強部門協同和市區聯動,積極推動解決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調動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智庫形成合力,建立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庫,加大對重點企業發展狀況的監測和跟蹤服務力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資金支持。統籌安排專項資金加大對智能機器人產業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的支持力度。設立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專項基金,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帶動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智能機器人項目投資。加大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支持力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地方金融監管局、財政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深圳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人才支撐。引進一批國內外“高精尖缺”創新人才和團隊,提升引才精準度和產業適配度。支持高等院校開設智能機器人相關專業,培養具備機械工程、計算機、自動化等學科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支持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建設人才技能實訓基地,培養智能機器人產業技能型人才。(市人力資源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創新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空間保障。鼓勵國有企業建設一批“低成本開發+高質量建設+準成本提供”的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區。支持我市社會化運營的產業園區,面向智能機器人特定領域提供定制化產業空間,加強重點企業招商、創新型企業孵化培育等服務。(市規劃和自然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