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行業標準】由中關村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宣布提出并歸口管理,京東城市(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西南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武大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四川省國土科學技術研究院(四川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中睿信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七騰機器人有限公司、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五一視界數字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信優易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軟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蒼穹數碼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智誠智慧城市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崇左市數字經濟創新研究院、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起草的《智慧城市 知識體系框架》(T/ZGCSC 003—2022)團體標準,于2022年07月29日發布,并于2022年07月30日正式實施。
1、范圍
本文件確立了智慧城市知識體系框架,給出了智慧城市知識的內容、表達、產生、使用、評估等說明。
本文件用于指導智慧城市知識體系的構建與應用,適用于城市運行管理、國土規劃管理、生態環境監測、災害應急響應等領域的產品設計、數據治理、庫表設計、指標設計等。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36332-2018智慧城市領域知識模型核心概念模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