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了碳達峰行動方案。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碳達峰具體目標,并且強調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構建綠色低碳經濟體系,更好地推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確保工業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
從推動碳達峰行業看,鋼鐵、水泥、煤電、石化化工、陶瓷、建筑、建材、紡織、造紙等傳統行業是各地推動碳達峰的重點關注領域。近期,廣東、重慶、江西、江蘇陸續出臺有關碳達峰行動方案。
廣東:實施“碳達峰十五大行動”
2月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簡稱“《通知》”),提出堅決把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扭住碳排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實施“碳達峰十五大行動”。
“十四五”期間,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基本形成,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全社會能源資源利用和碳排放效率持續提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32%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為全省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在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通知》提到,加快培育發展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提前布局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光通信和太赫茲等未來產業。加快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到2025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3%。
《通知》還提到,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合理調控油氣消費、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等措施來踐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通過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科技賦能碳達峰行動,如低碳基礎前沿科學研究行動、低碳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行動、低碳先進技術成果轉化行動、低碳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
重慶: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
近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重慶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重慶市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并且提出優化產業結構、深入推進節能降碳、積極推行綠色制造等6項主要任務,并對鋼鐵、建材、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達峰行動進行了具體規劃部署。
《實施方案》提出,到“十四五”末,產業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累計建成市級及以上綠色園區30個以上、綠色工廠300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4.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會下降幅度,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綠色新興產業成為工業經濟新動能,重點行業整體能效水平達到先進水平,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成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
江西:推動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江西省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有色、稀有、稀土和鈾礦產基地之一,礦產資源配套程度相對較高。其中,有色金屬行業是江西省重點培育的“萬億”產業之一,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推動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工業領域碳排放的重點行業。日前,江西省制定了《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省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用能結構持續優化,再生金屬供應占比持續提升,重點品種單位能耗、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十五五”期間,省有色金屬行業使用清潔能源占比顯著提升,行業低碳工藝研發應用實現重要進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為實現碳中和打下堅實基礎。
江蘇:2030年前重點行業CO2排放力爭率先達峰
為加快推進全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切實做好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和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共同研究制定《江蘇省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7%,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20%,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2030年前,全省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紡織和造紙等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力爭率先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