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智慧水利是在智慧型社會建設中產生的相關先進理念和高新技術在水利行業的創新應用,是指利用物聯網、智能傳感、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供水、排水、節水、污水處理、防洪等水利環節進行智慧化管理。與傳統水利相比,智慧水利充分提升水旱災害的防御能力且有效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有力的保障國家水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水利部高度重視智慧水利和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把推進智慧水利建設作為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印發了系列文件明確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責任單和技術規范。
如今,用智慧水利“扮靚”環境、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治理創新實踐正在各地蓬勃展開,主要體現在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關鍵領域——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方面。
數字孿生流域建設通俗來說,就是在數字世界為流域或水利工程投射出一個‘孿生兄弟’,分布于河道、岸坡等處的監測傳感設備,能像人體的神經網絡一樣去‘感知’現場的實時動態,也可以實時監測水域情況,清晰地掌握流域水文的現狀、異常和趨勢。如甘肅省疏勒河昌馬灌區,借助數字孿生疏勒河平臺,現在只需10分鐘就能將灌區管理范圍內79.95公里的干渠巡查一遍,管理效能大大提升,不僅能對潛在問題進行預報,對洪水等突發情形進行預演,還能通過動態預案管理對緊急事件提前預警。
借助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原本依靠工作經驗的水資源管理與調度就有了“智慧大腦”——在數字孿生空間內進行工作預演,經過綜合評估分析后選擇最優方案,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典型的運用就是在數字孿生水庫建設中,布置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壩體滲流等應變監測點,做到實時采集數據、實時智能研判、科學匹配處置方法。如貴州省2021年啟動的數字孿生清水江干流項目主要以規范數據底板技術指標及成果標準,完善數據資源,完成可視化模型構建,通過傳統水利監測站網和新型水利監測網共同建設完成水利感知網,完成流域防洪業務應用為主。
還有圍繞數字孿生流域和水文現代化建設等發展要求打造的數字孿生之江水文站,助力之江水文站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水平提檔升級。如此,水文工作者便能及時了解水位、流速、流量等各項水情,不僅支撐流域防洪調度,也為長期積累水文基礎數據和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才能更好地在水漲水落間筑牢安全防線。
可見,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已成為各地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核心與關鍵,但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是一項創新性很強的復雜工程,各地在建設過程中要夯實基礎循序漸進,充分整合資源,調動各方力量,為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添磚加瓦。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