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根據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在役干線公路基礎設施與安全應急數字化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辦公路函【2022】1428號)要求,省交通中心以“產學研用”相結合為抓手,以“數據鏈”為主線開展試點工作,著力建設完善河南省普通干線公路基礎數據庫,建立普通干線公路全要素數字化技術標準,打造普通干線公路智能化應用場景示范,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完善綜合管理平臺。形成“所有業務上平臺、平臺之外無業務”。二是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數字化。利用0.5米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開展全省農村居民聚居區道路通達通暢情況普查;全省普通干線公路完成3萬公里道路資產數字化采集工作;實施路況自動化檢測工程,研發自動化檢測設備,已累計完成約11萬公里農村公路的路況自動化檢測工作。三是升級完善數據庫。目前已建成6個基礎數據庫、5個業務數據庫、2個主體數據庫,省、市、縣、道班等各級部門使用統一的數據庫,實現基礎數據共享、業務數據互通。四是編制資產數字化標準。目前已形成多維度、全覆蓋的公路大數據資源體系,共137個在役基礎設施資產要素,數據量已達到1PB。依托已匯聚龐大的資產數據,按照試點要求,我省已編制完成《普通干線公路基礎設施資產數字化標準》《普通干線公路資產數據融合技術規范》,發布了《普通干線公路信息數據規范》地方性標準。五是打造智能化應用場景。按照“城市地位、地形地貌、車流量大小、易發生災害”原則,在全省普通干線中選定3000公里試點路段,全面開展“衛星遙感+AI”路面技術狀況快速檢測、道路智能巡檢、安全隱患及違建排查、災毀評估與路網狀態感知等應用場景工作,目前已完成15000平方公里遙感影像采集與處理工作和3000公里車載影像采集工作。六是研發普通公路自動化檢測算法。采用多源遙感數據融合(衛星數據、路況檢測車等數據),首次建立百萬級路面病害遙感樣本庫,構建基于深度學習的路面信息提取算法(路面狀況、路面寬度等)、基于機器學習的破損識別與評價方法等模型。七是研發普通干線公路全斷面路面病害采集及分析系統。已在全省4000余公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推廣應用,裂縫、坑槽等路面病害識別準確率達85%以上,將為精準高效診斷路面病害、科學合理實施管養提供強力支撐。
根據2022年11月的公示,河南將投資3000萬推動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工作進展;今年3月,財政撥付800萬,項目正式招標(從新聞來看,應是先上車后補票)。
主要建設內容為:
(1)普通干線公路資產數字化:基于車路空天等多技術融合開展公路資產全要素的數字化采集與匯聚,實現多源異構數據融合治理與更新入庫,建立覆蓋數據協同獲取、多源融合、一體管理、多維應用的普通干線公路全要素數字化技術標準。
(2)數據庫建設與平臺升級: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普通干線公路基礎數據庫,開展面向養護、安全等數字化應用場景智能算法和分析模型研究,升級完善智慧公路綜合管理平臺,形成省部共享、多級聯動機制,推進業務應用系統智慧化升級和公路數字資產的動態更新。
(3)普通干線公路智能化應用場景示范:基于公路數字化和平臺算法能力,圍繞“衛星遙感+AI”技術的路面技術狀況快速檢測、智能巡檢及養護決策、安全隱患及違建排查、公路災損評估與路網狀態感知等應用進行示范探索,更好服務公路高質量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