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2023年,我省應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國應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會議和廳黨委決策部署,以項目實施為主線,完成《規劃》建設任務,提升系統能力;圍繞應急實戰需求,推動現有系統的實際應用,促進互聯互通、共享融合,加大技術支撐力度;強化“智慧應急”創新,推動應急管理工作轉型升級,為科學決策、有效指揮創造條件。
一、加快規劃落地,確保建設項目有效完成
1.加快規劃落地
遵循《陜西省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規劃(2019-2022年)》,要加快剩余項目建設,省應急管理廳要升級改造應急管理“一張圖”、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以及尾礦庫、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
2.加快基層建設
各市縣(區)要圍繞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城市安全以及應急處置現場四大監測領域,重點建設前端感知數據采集系統,并督導企業對內部監測預警設備進行提升改造。
3.加強考核督促
省應急管理廳將把各市縣(區)數據接入和前端感知系統的建設情況納入年度重點考核任務。各市縣(區)要主動與相關部門聯系,積極獲取水利、氣象、地質等災害感知數據,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風險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的數據獲取能力。
二、加強監測預警,加快應急數據匯聚
4.建立數據共享機制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充分依托防辦、森防辦、安委辦等協調機構,推進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數據互通和融合共享。依據省應急管理廳下達的數據清單,盡快形成我省的應急管理基礎大數據服務體系。
5.加大前端感知數據采集力度
各市縣(區)要積極利用陜西省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和陜西省應急管理“一張圖”業務系統,加大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等監測數據的采集,加快轄區內重點企業、重要場所以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預警信息數據匯聚,實現高危企業重點設施的監測預警。
6.實現數據社會化保障
各市縣(區)要加強與應急管理相關的專業機構溝通協作,運用社會化保障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主動獲取自然災害、安全生產等監測數據。所有數據要及時接入到陜西省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實現全方位、多維度的數據融合和共享,從本質上提升信息化監測預警能力。
三、加強系統應用,提升應急管理工作效能
7.全面推廣系統使用
應急管理部和省應急管理廳已建成的系統,各市縣(區)要加大推廣應用力度,督促全系統工作人員實現統一使用陜西省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開展業務工作。同時,及時跟進了解系統應用情況,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及時提交省應急管理廳,便于對系統進行提升改造。各級擬新建的業務系統,必須結合本地區實際,充分調研可行性、實用性,經省應急管理廳批準后,在省應急管理廳已建平臺、系統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升級和迭代。
8.開展信息化工作人員培訓
舉辦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培訓班,針對各業務應用、基礎服務、數據支撐、通信設備等幾大類應急管理信息化基本服務功能,邀請服務廠家、行業專家,對全省各級信息化工作人員進行全覆蓋培訓,逐步提升信息化工作人員的基本技能,滿足服務于我省應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需求。
9.建立聯系制度
省應急管理廳科技和信息化處牽頭,建立反饋制度,省級建設主動征求市縣(區)意見,市縣(區)針對系統建設的完整性、適用性、有效性提出意見和建議。建立調研機制,堅持以需求為牽引,做好對各市縣(區)的系統應用服務工作。建立安全運行保障機制,提高安全運行保障的專業性、科學性和時效性,確保網絡和系統完好率100%。
四、加快應急通信系統建設,提升現場通信保障能力
10.加強衛星通信保障
未配備衛星通信移動設備的單位,要積極爭取資金,加快配備。同時,各市縣(區)要增加單兵、無人機、布控球、寬窄帶自主網等通信設備,提升現場音視頻傳輸保障能力。各級要積極配合省應急管理廳開展日常調度演練,遇有重大突發事件,確保衛星通信網絡暢通、信號全覆蓋,保證在2小時內將音視頻信號回傳省應急管理廳指揮中心。
11.做好統籌協調
各市縣(區)要加強與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整合各方面的通信保障能力,提升整體應急通信能力和水平,整合和共享通信裝備,建立統一配備、集中使用的應急通信保障機制,實現共建共用。
五、加快指揮體系建設,著力提升輔助指揮決策能力
12.全面完成各級應急指揮中心建設
嚴格按照《陜西省應急管理廳關于市縣指揮中心場所內容及配套系統設備標準化建設的通知》要求(陜應急〔2021〕267號),加快完成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確保救援指揮、視頻會商、輔助決策有固定場所。
13.加快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建設
省應急管理廳要完成指揮信息系統建設,著力提升指揮決策支撐能力、優化救援力量保障能力、科學調配救援物資分配能力、有效擴展移動指揮通信能力,并實現救援過程全記錄,事件過程可追溯。省上將開放使用權限,實現與市縣(區)的統一調度指揮并同步上傳至應急管理部。
14.加快鄉鎮(街辦)視頻會議系統建設
各市縣(區)要按照省應急管理廳視頻會議系統的標準,依托省電子政務外網、互聯網,建設鄉鎮(街辦)視頻會議系統,接入全省應急管理視頻會議系統。
六、加強“智慧應急”建設,推動信息化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
15.實施《陜西省應急管理“十四五”智慧應急建設實施方案》
印發《陜西省應急管理“十四五”智慧應急建設實施方案》,組織各市縣(區)實施。省應急管理廳依托陜西智慧應急聯合創新中心,做好《陜西省智慧應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和申報,推動智慧應急落地。
16.堅持運用科技賦能
各級要在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企業全面推行雙重預防機制,把《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運行規范和監管方法研究》作為重要課題,積極探索實用、管用、愿用、會用的雙重預防信息化系統,運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雙重預防能力和水平。同時,省應急管理廳將對《專家庫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完善,更好的發揮專家庫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支撐作用。
17.加強業務場景探索研究
各級要在自然災害和危險化學品等領域率先探索智慧應急新模式,積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興科技手段,爭取先行先試,形成一批智慧化應用模型,提升“五個能力”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