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礦山無人駕駛的發展,經歷了若干不同階段。安全員身處何地,則是確認不同階段的標志。
早年,礦山無人駕駛工程測試階段,工程師需要跟車作業,維持無人駕駛系統的運轉。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工程師下車,只留安全員,安全員無需了解無人駕駛原理,且與傳統司機相比,安全員只需要在特定情況下介入車輛駕駛,工作強度大幅降低。
在安全員跟車的時代,礦山無人駕駛的潛力尚未獲得完全釋放,但已經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此后,安全員開始“出艙”,不再需要坐在駕駛艙內時刻準備介入駕駛。而“安全員下車”原本一直被認為是無人駕駛的終極目標,即不再需要安全員跟車,完全交由礦車自主行駛。
5月5日,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內蒙古研究院、中科慧拓聯合發布的首臺套礦山智能運載機器人載山CarMo,則更進一步。
相關報道稱贊其不但達成了“安全員下車”的無人化目標,還為智能礦山“迎來了‘平行智能安全員上車’的下一個時代”。
這里的“平行智能安全員”,實際上基于平行駕駛理念構建的平行礦山操作系統。在這套系統的技術支持下,可以實現駕駛員遠程監控和操作,但又不僅僅是遙控駕駛。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是“平行駕駛”理論的締造者。
他曾在2018年舉行的國際智能車聯合道路演示后接受采訪,解釋了平行駕駛于遙控駕駛的區別:
“遙控駕駛一般只能有單一的遙控對象,單一的指令傳輸,沒有群體間的知識共享,而平行駕駛是一套能夠獲得感知極限和以外情況下的數據與場景、通過大量算法與大規模算力分析并評估行駛決策、并將知識與經驗分享給系統中所有車輛的系統。”
“它依靠具有感知、傳輸與決策能力的單車,以及背后龐大的GPU等設備進行數據存儲與計算,使得車輛本身具有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自身行為的能力,只有出現預警時,才需要人來操作。”
“換句話說,平行駕駛是在有人駕駛、遠程控制、網絡駕駛、無人駕駛之外的一種駕駛方式,但又可以根據場景重構軟件定義的‘伴生車’而轉化為其中的任何一種。”
“平行駕駛中,駕駛的過程就是產生數據的過程,它把物理傳感器獲得的關于路況、關于車輛服務、關于車輛狀態的信息,進一步加工,把這些物理世界得來的這種小數據,通過計算實驗的方式,擴展成大數據,再用智能方法如機器學習等把這些大數據提煉成針對具體問題、具體服務的小智能、小規則、小知識,就是具體任務的精準知識,完成出行的智能控制,智能管理。”
王飛躍在分析載山CarMo的平行礦山操作系統時表示,這套系統通過讓參與生產的人、物、系統在虛擬世界“吃多塹”,實現在現實世界“長多智”,人工系統、計算實驗和平行執行三套系統各司其職,相當于實現了300%的可靠性,保障了300%的安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