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 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它代表著一種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鄉村發展模式,也代表著農業農村未來發展的先進形態。本期《業務青年講》邀請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工程師郭亞楠,和我們一起探討關于“數字鄉村”建設的話題。
一、數字鄉村建設會為農業農村帶來哪些變化?
數字鄉村建設是推動數字技術全面賦能農業發展、農村建設、農民生活的重要抓手,對于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有重要意義。
一是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全過程融合,能夠促進農業生產工具升級,釋放涉農數據要素活力,顯著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同時,電子商務、智慧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與鄉村傳統產業的結合,加速推動建立鄉村現代化經濟體系,持續豐富農民增收渠道。
二是數字技術與鄉村治理的深度融合,能夠讓農村居民足不出村辦理各種事項,快速便捷獲取鄉村“三務”等信息資源,拓寬村民參與自治的渠道。同時,數字技術增強基層防災救災、安全環保、應急救援等能力,提升了鄉村應急處置水平。
三是數字技術能夠極大促進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等惠民服務領域優質資源向農村居民延伸,助推彌合城鄉民生發展鴻溝。
二、當前,我國數字鄉村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我國高度重視數字鄉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當前許多農村地區的數字化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
一是偏遠地區網絡信號覆蓋、服務應用質量有待提升,鄉村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升級進展緩慢。二是我國農業產業數字經濟占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仍然較低,農村地區在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數字家庭等方面尚未形成趨勢化的應用。三是由于農業農村領域信息化建設周期長、回本慢,社會資本參與意愿不強、積極性不高,尚未形成產業規模。四是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仍然不高,存在著較大的“使用鴻溝”。
三、中國信通院在推動數字鄉村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一是支撐國家數字鄉村政策制定。中國信通院支撐編制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以及歷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等政策文件,助力數字鄉村政策體系建立完善,有力支撐數字鄉村戰略實施。
二是推動數字鄉村試點工作實施。中國信通院牽頭編寫了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的遴選標準、評估指標等;支撐開展了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的申報、評審、評估等工作。目前,首批試點終期評估工作已經完成,各地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做法。
三是助力地方數字鄉村建設。積極助力陜西、貴州、四川、山東、內蒙古等地方數字鄉村建設,開展規劃咨詢、建設輔導、評價評估、指南標準編制、培訓宣傳等方面的合作,促進數字鄉村建設落地見效。
四是成立數字鄉村發展研究中心。深入開展數字鄉村發展理論、發展路徑、建設模式等方面研究,建立面向各地區、重點企業的數字鄉村建設方法論。開展數字鄉村相關培訓,有效滿足數字鄉村建設主體的相關業務能力提升需求。持續發布《數字鄉村發展動態》,為推動數字鄉村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五是搭建數字鄉村發展宣傳推廣平臺。近日,中國信通院承辦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數字鄉村主題展順利舉辦;同時,參與承辦的2023年全國數字鄉村創新大賽也正式啟動。中國信通院在數字鄉村領域開展的一系列工作,營造了社會廣泛關注、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中國信通院將進一步發揮智庫作用和平臺優勢,從政策支撐、建設實踐、科研體系、宣傳推廣等方面,與社會各界一道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為我國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數字中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