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如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推動傳統物流轉型升級,不斷朝著“智慧化”方向發展。智慧物流運用新興科技力量不斷發展,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
相關政策大力支持智慧物流發展,智慧物流乘著政策紅利迎來發展新機遇。
交通運輸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了《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并提出,到2025年聚焦基礎設施、運載裝備、系統平臺、電子單證、數據交互與共享、運行服務與管理等領域,形成結構合理、層次清晰、系統全面、先進適用、國際兼容的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打造一批標準實施應用典型項目,持續提升智慧物流標準化水平。
2022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同時,《規劃》明確了“加快物流數字化轉型、推進物流智慧化改造和促進物流網絡化升級”的重點任務。
發揮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優勢,智慧物流技術架構愈發完善
智慧物流基于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而提出,有三層技術架構:
1)感知層
感知層是智慧物流系統實現對貨物感知的基礎,是智慧物流的起點。物流系統的感知層通過多種感知技術實現對物品的感知,常用的感知技術有:RFID感知技術、GPS移動感知技術紅外感知技術、語音感知技術、機器視覺感知技術、無線傳感網技術等等。用于物品感知的各類技術可以在物流系統中發揮作用能夠提高效率、節省人力。
2)網絡層
作為智慧物流的神經網絡與虛擬空間,物流系統能夠借助感知技術獲得數據進入網絡層,并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分析處理,產生決策指令,再通過感知通信技術向執行系統下達指令。
3)應用層
應用層是智慧物流的應用系統,借助物聯網感知技術,感知到網絡層的決策指令,在應用層實時執行操作。
相較于傳統物流,智慧物流呈現出新的特點
1)互聯互通,數據驅動
實現所有物流之間互聯互通,物流系統全過程透明可追溯。一切數據業務化,以“數據”驅動決策與執行,為物流生態系統賦能。
2)深度協同,高效執行
跨集團、跨企業、跨組織之間深度協同,基于物流系統全局優化的智能算法,調度整個物流系統中各參與方高效分工協作。
3)自主決策,學習提升
軟件定義物流實現自主決策,推動物流系統程控化和自動化發展;通過大數據、云計算與人工智能構建物流大腦,在感知中決策,在執行中學習,在學習中優化,在物流實際運作中不斷升級,學習提升。
在安穩的社會大環境下,智慧物流不斷突破傳統物流難題,提高工作效率
1)智慧分揀:“爆倉”難題有效解決
智能倉儲領域出現的小型模塊化存儲單元系統、自動化分揀存儲系統等集成化產品,通過應用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自動立體倉庫、RFID自動識別和各類機器人能滿足小型前置倉、制造業倉庫、大型電商分揀等不同的分揀場景需求。同時,智能倉儲的效率是非自動分揀的 5 倍以上,大幅度提高分揀效率。智能倉中,多種物流機器人緊密配合,協作完成分揀、搬運等作業;大屏幕上,上千輛運貨車的行駛狀況實時更新,讓工作人員一目了然;滿載大大小小的貨物,無人車為消費者提供“最后一公里”的無接觸服務。
2)智慧配送:無接觸服務成“標配”
在物流末端的配送環節,多類型自動化智能設備也在逐步普及,無接觸服務逐漸成為送貨“標配”。自主識別紅綠燈、主動避讓行人、保持靠右行駛,滿載大小貨物的智能快遞車在道路上平穩行駛,直至配送目的地才緩慢停止前行。市民只需在車身屏幕上輸入取件碼后,打開車門,就可以取走快遞。從無人機投遞包裹到無人機送餐,現實生活中,精準續航、智慧靈動的無人機正在扮演“配送員”的身份。
3)智慧運輸:交通運輸更高效
在城市政府管理部門的物流信息平臺指引下,城市配送車輛安裝車載導航終端。由政府部門針對道路通行擁堵的歷史數據,對每條公路實施“細顆粒度”的分時路權計劃,并將信息實時下發到車載導航終端,避免現有很多城市對物流車輛實施的“一刀切”的中心城區禁行政策,不僅提升城市公路的分段時間利用效率,也提升了城市物流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水平。
結語:近年來,智慧物流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方向,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加之政策、社會環境等多向利好,以“互聯網+物流”為特征的智慧物流建設正加速推進,迎來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