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近日,一則新聞沖上微博熱搜,新聞顯示重慶萬州區遭受暴雨襲擊,因災死亡15人,失蹤4人。夏季,降雨集中,洪澇災害多發,受災范圍廣,突發性強,會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

洪澇災害并不少見,由于我國獨特的地形地貌,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洪澇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令人惋惜。
7月3日,河南省駐馬店確山縣氣象臺將暴雨預警信號從橙色升級至紅色。當晚,確山縣雞山大橋的引橋被洪水沖斷,橋上一輛車被洪水沖走,車內有5人,四人失聯。
7月2日,內蒙古呼和浩特武川縣,得勝溝鄉倒反溝上游突發強降雨,引發了山洪,致3人失聯。
6月27日凌晨,四川省汶川縣綿虒鎮板子溝、威州鎮新橋溝兩處突發山洪泥石流災害,致7名群眾失聯。
一個個藏在暴雨下的災害,一條條鮮活生命的離去,都在無聲地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暴雨成災很可怕!其殺傷力不容小覷!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警惕暴雨成災!尤其是在降水頻繁的汛期,我們一定要注意防范降雨天氣可能引發的山體滑坡、泥石流、洪澇等次生災害。
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好防范,做到以下幾點
1)時刻關注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
根據當地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的洪水信息,結合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條件,冷靜地選擇最佳撤離路線,避免出現“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動局面。
2)出行注意安全。
認清路標,明確撤離的路線和目的地,避免因為驚慌而走錯路。
3)應防備滑坡、泥石流、房屋垮塌等次生災害。
山區居民建房應盡量遠離山坡和河道,連續降雨時,如發生山體土壤松動、房屋裂痕、河水突然斷流或加大跡象時,應及時撤到安全區域。
4)安全逃生
若洪水持續上漲,則要充分利用救生器材逃生或自制逃生筏逃生 (門板、桌椅、大塊泡沫塑料),不要游泳逃生。
此外,智慧應急在洪澇災害中擔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其一,智慧應急通過洪澇災害監測預知各項數據從而減少損失。通過對洪澇災害相關參數的實時監測和分析,獲取災害信息和趨勢,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以減少災害損失和保障人民安全。洪澇災害監測方法主要包括現場監測、遙感監測等?,F場監測是指通過水文站、氣象站等實時監測設備獲取洪澇災害相關參數的數據,是洪澇災害監測的傳統方法?,F場監測主要包括水位監測、流量監測、降雨監測等。
遙感監測方法通過衛星、無人機等遙感設備獲取遙感圖像,然后通過遙感數據處理和分析,獲取洪澇災害相關參數的數據,以實現對洪澇災害的實時監測和預警。遙感監測主要通過衛星、無人機等遙感設備獲取遙感圖像,然后通過遙感數據處理和分析,獲取洪澇災害相關參數的數據,如水體面積、水位高程等,通過數據處理和分析,實現對洪澇災害的實時監測和預警。
其二,AI在防災與應急中發揮重要作用
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普及,在各種自然災害的災前監測和災后救援中都可以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人工智能與城市防洪系統結合形成了智慧防洪系統等。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城市內澇監控云服務系統”,構建了一個由物聯網測控終端、云服務中心、客戶端以及通訊網絡四個部分組成的智能監測網絡,對城市內澇情況進行數據分析、調度控制、信息推送等功能,滿足對城市內澇的監控、發布洪水消息、指揮決策服務等需要;防洪減災包括暴雨洪水預報、洪水情景推演、防洪工程調度、應急決策、災后管理等,這些災害的監控、預測等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
其三,綜合智慧應急在洪澇災害中的作用,最大程度減少損失,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充分發揮云數據平臺在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中的優勢,在信息化監控和部門監測平臺數據的基礎上,建設應急綜合云平臺,將應急指揮、風險研判、視頻會商、大喇叭等服務整合,集成到應急指揮中心,依托應急指揮“一張圖”,提升輔助決策能力,在災害來臨時作出科學的研判和決策。應急指揮中心充分利用“一張圖”協同高效、信息精準、決策智能、靈活可控的優勢,快速了解到受災位置、受災群眾、災區地貌等情況,救援隊伍及時趕赴災區開展了應急救援。同時,強化信息互通共享,整合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水文監測等多平臺數據,實行重點時段重點部門聯合值班制度,以云視訊為載體實現可視化調度,一旦發生災情險情,指揮中心直接調度到鄉鎮(街道)、村(社區),快速了解情況,縮短信息流轉時間,提升處置速度。
結語:災害無情,人有情。自然洪澇災害不可控,應加強洪澇災害預防教育,做好災害自救培訓,同時應發揮科技的力量,讓智慧應急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