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重大項目《我國人工智能倫理審查和監管制度建設狀況調研》起草組昨日發布《人工智能法示范法 1.0(專家建議稿)》。
8 月 16 日消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重大項目《我國人工智能倫理審查和監管制度建設狀況調研》起草組昨日發布《人工智能法示范法 1.0(專家建議稿)》。
據悉,《示范法》涵蓋總則、工智能支持與促進、人工智能管理制度、人工智能研發者和提供者義務、人工智能綜合治理機制、法律責任和附則七大章節。總體來看,《示范法》堅持發展與安全并行的中國式治理思路,提出了負面清單管理等治理制度,并對人工智能產業鏈條各主體責任義務分配等核心問題進行了回應。
《人工智能法示范法 1.0(專家建議稿)》中,專家強調以國家機關的先行先試促進人工智能的推廣應用,采用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人工智能進行風險管理,負面清單內的研發、提供活動采取許可機制,實行事前監管;負面清單外的研發、提供活動則采取備案機制,事后監管機制,并提出應設置“國家人工智能主管機關,負責統籌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同時相關部門應堅持發展導向,設計了盡職免責等相應條款,以為人工智能創新活動提供寬松政策環境。
《人工智能法示范法 1.0(專家建議稿)》部分要點如下:
第一章 總則
第四條(以人為本原則) 從事人工智能研發、提供和使用活動應當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確保人類能夠始終監督和控制人工智能,始終以促進人類福祉為最終目標。
第五條(安全原則) 從事人工智能研發、提供和使用活動,應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研發、提供和使用的人工智能及其相關網絡數據的安全。
第七條(可問責原則) 從事人工智能研發、提供和使用活動,應當分別對其研發、提供和使用活動負責。
第二章 人工智能支持與促進
第十五條(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國家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堅持人工智能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共同推進,全面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人工智能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根據需要制定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第二十條(專業人才培養) 國家支持高等院校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
鼓勵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開展面向人工智能領域重大科學前沿問題的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承擔重大科技和產業創新專項。
國家支持建立有利于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項目管理創新機制、創新人才評定機制、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等。
第二十一條(財政資金支持) 國家鼓勵各地方各部門發揮投資引導基金扶持作用,聚焦人工智能核心領域與關鍵環節開展專項扶持。
國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