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科技動態】樹木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顯著的關鍵作用——無論是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提供遮蔭,作為鳥類家族的家園,還是循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但由于人們的剝削性伐木行為森林正在減少,荒漠化進程加快的同時使草原和灌木叢變得更加干旱。
隨著全球森林減少,通過種植新樹來恢復這些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但在這些干旱環境中種植樹苗可能既費時又費力。
因此,設計可以自動栽植樹木的機器人變得迫在眉睫。近日,土耳其費拉特大學、阿德亞曼大學的研究人員出一個可以24小時連續工作的植樹機器人原型,該機器人配備車輪和液壓鉆頭,可以在荒漠等貧瘠環境中種植樹苗。
據相關專家介紹,這類植樹機器人非常適合進行重復性高、時間長的植樹工作,尤其對于本地勞動力短缺的地區更為合適。畢竟人類工人也需要吃飯睡覺,而植樹機器人可以晝夜不停歇地工作。
當然,要讓這些機器人獨立操作還面臨諸多挑戰。考慮到可持續發展,在未來的設計迭代中,研究人員希望能夠考慮到種植環境和種植類型的多樣性。例如,機器人需要配備各種傳感器才能擁有環境感知能力,根據不同地形采取合適的栽植策略,可以為機器人添加懸架以實現更好的全地形駕駛。
或者添加太陽能電池板以補充電力,并允許機器人在其他燃料來源可能不易獲得的情況下運行,這樣有助于確保機器人在種植時保持碳中和。
其他還需注意的問題也包括如何與人類工人協同工作等等。
但專家對植樹機器人的前景保持樂觀。他認為通過持續改進,自動栽植機器人未來將大規模應用于恢復瀕危森林,實現 “機器人種樹造林,綠化地球共享”的美好愿景。
讓我們拭目以待,屆時人類工人可以在樹蔭下小憩的時候,植樹機器人仍將繼續它們的“職業生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