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焦點新聞】噪聲,看不見摸不著,卻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以及環境投訴舉報的“重災區”。為解決這一“急愁盼難”問題,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已經在今年6月份正式施行,重新界定噪聲污染內涵,為處理有關問題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據。
據2023年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陜西2022年陜西聲環境功能區的達標率晝間98%、夜間90.3%,與2021年相比改善明顯,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總體情況良好,但發言人指出“區別于水、氣等化學污染要素,噪聲污染是一種局部性、暫時性、非累積性的物理污染,區域屬性明顯”,因此噪聲污染防治有特殊性,應是一項系統工程。
《行動計劃》共十章55條,構建出“1+5+4”的框架體系,將從源頭規劃到末端治理,從控制增量到削減存量,深化“5”類管控:嚴格噪聲源頭管理、深化工業企業噪聲污染防治、強化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加大交通運輸噪聲污染防治、推進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針對不同噪聲類型多措并舉,穩步提高噪聲污染防治水平。
按照發言人所說,陜西將主要從兩個方面進一步控制噪聲污染。一是提升監測能力,推動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并及時聯網,并在西安市開展城市噪聲地圖應用試點,依托噪聲地圖、噪聲溯源等信息化手段,形成城市噪聲實時監測網絡。二是推廣低噪聲生產、施工設備,從源頭降低噪聲污染產生的可能性,以整體性推動噪聲管控升級。
另,《行動計劃》明確將“推進工業噪聲實施排污許可管理”,旨在進一步強化工業噪聲環境管理。目前,滿足工業噪聲排污許可管理需求,生態環境部已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中新增工業噪聲模塊。陜西將借此政策,指導企業按時、準確完成排污許可證申報和執行報告上報工作。持有排污許可證體系的企業,需按照規定開展自行監測并向社會公開。
總之,從本次會議透露的信息來看,監測無疑將成為陜西治理噪聲污染的重要環節,對于實現“到2025年,全省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目標至關重要。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