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焦點新聞】新時代新征程,發展無線經濟已成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構建大國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以及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支撐。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3年9月14-15日,2023中國無線電大會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此次會議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在9月14日的主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發布了《中國無線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并進行了解讀。
中國信通院已連續三年發布《中國無線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報告在延續以往對我國無線經濟發展最新態勢量化分析的基礎上,對各省無線電發射設備制造業發展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從無線產業、無線賦能和無線電管理三個角度總結了2022年我國無線經濟發展特點和趨勢,展望了未來發展,為推動無線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報告數據為研究成果,以政府口徑為準。
報告核心觀點
1. 無線經濟穩步增長,保持合理增速。2022年我國無線經濟規模達到6.6萬億元,無線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無線經濟內部結構形成“四六”格局,趨于穩定,無線賦能成為無線經濟主要組成部分。
2. 無線產業不斷涌現新方向新賽道。2022年無線產業規模達到2.8萬億元,占無線經濟比重為42%。伴隨著各種無線技術不斷演進和迭代發展,已形成5G、車聯網、北斗衛星導航等領域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并開辟發展衛星互聯網、航空互聯網等新方向、新賽道。
3. 無線賦能廣度及深度有效提升。2022年無線賦能規模為3.8萬億元,占無線經濟比重為58%,占GDP比重為3.1%,無線賦能發展正經歷由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轉變。伴隨著無線技術創新演進并不斷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無線賦能對無線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更加穩固。
4. 無線電管理保障無線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多項政策,支持無線產業發展。其中,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為5G/6G發展提供所必需的中頻段頻率資源。在航空互聯網、車聯網和鐵路交通等行業領域出臺相關政策及規定,支持無線技術賦能各行業發展。發布《地面無線電臺(站)管理規定》等多項規范性文件,保障頻率資源安全使用。
報告目錄
一、無線經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
二、無線經濟持續為國民經濟穩增長保駕護航
(一)無線經濟穩中求進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無線經濟“四六”發展格局趨于穩定
(三)無線經濟是拉動地方發展重要力量
三、無線產業是支撐無線經濟發展的基石
(一)無線產業整體規模穩步增長
(二)無線產業細分領域亮點紛呈
(三)無線技術激發新興領域活力
(四)我國無線電制造呈現“一強四區”格局
四、無線賦能數字化轉型促進質的有效提升
(一)無線全面賦能數字化轉型
(二)無線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
(三)無線賦能服務業實現新突破
(四)無線賦能農業取得新進展
五、無線電管理保障無線經濟高質量發展
六、無線經濟發展展望
(一)加強無線經濟相關理論探究和頂層設計
(二)夯實無線產業基礎搶占未來發展新優勢
(三)大力推進無線賦能實現產業數字化發展
(四)全面提升無線賦能數字政府效能和水平
(五)扎實全面推進全國無線電管理重點工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