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焦點新聞】根據艾瑞咨詢研究報告,2021年中國智慧商業增長SaaS市場規模為213億元,同比增長29.8%,預計未來三年市場規模保持近30%的增速,在2023年突破300億元。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商業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和手段,將實體商業和互聯網商業進行深度融合,實現商業運營的智能化、標準化、數據化、網絡化、自動化和可視化,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個性化的服務和體驗,促進城市商業的轉型升級和智慧化發展。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智慧商業的發展:
商務部辦公廳印發了《智慧商店建設技術指南(試行)》。旨在為實體零售企業建設智慧商店提供方法和路徑,通過引導實體零售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打造一批體驗良好、服務精準、管理智能的智慧商店,更好地滿足數字時代消費者新需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了《關于推動便利店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便利店發展水平要顯著提升,連鎖化、品牌化、智能化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了《關于推動商貿流通企業創新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商貿流通企業要拓展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智慧商店和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
那么,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該如何促進智慧商業建設呢?
智慧商業包括科技、物流、電商、旅游、文化、娛樂等多元化服務。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首先要對城市進行合理規劃,在規劃中將商業區建設考慮在其中,進行合理的布局與配套設施建設準備。其次要規劃便捷的交通,智慧商業區應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包括地鐵、公交車和出租車等,還應建設自行車道和步行街,提供便利的停車設施。最后從商業建筑的功能需求出發,如辦公樓應配套智能化辦公系統、商業街區要采用視頻分析技術進行客流統計,對人員的流動做出統計分析,智慧小區要配套智能消防安防系統、智慧停車場、智能家居系統等的建設。
從服務場景看,智慧商業包括了科技服務、物流服務、電商服務、旅游服務 、文化服務、娛樂服務等多元化服務,涉及智慧酒店、智慧餐廳、智慧支付、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能導購、智能支付、智慧試衣間、智能風控等多樣化產品。
國內目前涉及智慧商業業務的企業主要有:
圖靈通諾科技旗下智慧零售品牌——SandStar視達 ,致力于通過動態視覺的“眼睛”和大數據的“大腦”,為零售行業提供信息運營數字化、決策智能化的升級,幫助全球零售行業獲得更高的運營效率和利潤。
商湯科技在智慧商業領域的布局,主要包括智慧供應鏈、智慧營銷、智慧生產、智慧商業開放平臺等四大模塊,以及智慧商業中臺、智慧商業云平臺等兩大平臺。2023上半年報顯示,受益于AI大模型帶來的智能化升級,商湯智慧商業業務增長明顯。
科大訊飛在智慧商業布局方面,主要聚焦于零售、金融、醫療、教育等場景,提供一系列的智慧商業解決方案。如智能語音購物、智能導購、智能營銷等解決方案,能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華為作為一家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為商業綜合體量身打造了一套優秀的ICT解決方案。在數字化轉型、智能供應鏈、智慧營銷、智慧生產、云資源租賃服務等方面。
還有百度、騰訊、阿里等企業在智慧商業領域也有著相關布局。
結語: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的服務抓手,智慧商業圍繞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提供智慧服務,激發消費新活力,創新消費新業態,以推動實體零售轉型升級和數字化發展趨勢,打造新場景、新業態,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