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需求的不斷增長,智能無人系統已經成長為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其技術水平也逐漸提高。在當前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城市綜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強的大背景下,智能無人系統已經成為建設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為求在智能無人系統領域的發展中搶占先機,各科技大國也是不甘落后,接連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無人系統發展的規劃與路線。像是美國的《無人系統綜合路線圖(2017-2042)》,歐盟的《無人機戰略2.0》,再如我國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要實現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取得突破;并使智能無人系統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由此可見智能無人系統對各個領域的重要程度,因此,本文也將以無人車與無人機為例,分析智能無人系統產業的發展現狀并展望未來的增長潛力,以為各方關注智能無人系統領域的決策者和參與者提供提供信息和參考。
無人車發展
無人車,一般指的是自動駕駛汽車,即通過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在沒有人類主動操作的情況下,自動安全行駛的智能汽車。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根據系統對于車輛操控任務的把控程度,將自動駕駛技術分為 L0-L5 級,而L3是自動駕駛車輛的重要分水嶺。
在過去幾年,自動駕駛無人車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技術突破。自動駕駛無人車在復雜環境下實現精準定位、智能決策、高效行駛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在國內外各大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互聯網/科技公司都采納保守策略的情況下:
◆我國2022年在售新車L2和L3的滲透率分別達到了35%和9%,近年大熱的L2+輔助駕駛逐漸成為標配;
◆限定場景下的商用車自動駕駛率先進入商業化階段,百度旗下蘿卜快跑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已在深圳、北京、武漢多地開展L4級無人駕駛商業化收費運營;
◆無人配送車、無人環衛車、安防巡邏車等低速無人小車等也在加速落地,自動駕駛車全線落地應用可謂開展得如火如荼。
商業運用取得可觀成就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到,無人車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安全性、隱私保護和法規制定等問題需要得到妥善解決。
2023年,深圳市中安無人系統研究院正式參與籌建了開放式無人系統接口論壇(OUSIF),以編制符合市場和商業化需求的無人系統應用標準體系,推進無人系統生態體系的互聯互通和通用識別與控制。目前正在積極參與《開放式無人系統(無人車)接口協議——基本框架和通用指令集》、《多邊共管主權互聯網MIN標準——功能型無人車專用體系》、《功能型無人車城市運營標識系統》、《功能型無人車采購指南》的相關標準編撰中。
無人機發展
中國是無人機技術發展的重要探索者和引領者,從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研發出第一架無人機以來,中國無人機產業迅猛發展,截至去年底,全國無人機運營企業達到1.5萬家,年產值達到1170億元,尤其在民用無人機領域表現更為突出。同時,中國的無人機銷售額在全球占比達到了70%以上,是全球無人機市場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如今,無人機應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快遞物流到農林植保,從地理測繪到應急消防,都能見到無人機的身影。無人機也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有力工具,在數字城市城市管理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數字城市對于數據的依賴是有目共睹的,無人機的參與無疑是顯著提升資源運用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改善市民生活質量的一大利器。
正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所提到的一樣,我國將在未來20年快速推進智能無人系統的發展,形成智能無人系統基礎理論體系,構成智能無人系統產業發展生態鏈,使我國走在世界科技與產業發展的前沿,讓智能無人系統產業成為世果經濟進步的發動機。
在高科技企業云集的深圳,應變求變和改革創新已成為深圳的常態。近期,深圳各區也紛紛出臺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全域開放智能網聯汽車和無人小車示范運營的落地政策,坪山、寶安、南山、龍華等各區紛紛對標數字城市的發展脈搏,搶占無人系統商業化發展的關鍵細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