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乎家庭的幸福安寧,關乎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為給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2023年9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旨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特別是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開始接觸和使用互聯網。據統計,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79億,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1億。互聯網在拓展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空間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網絡的意識和能力不強、網上違法和不良信息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被濫采濫用、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亟待通過立法加以制度性解決。
《條例》包括總則、網絡素養促進、網絡信息內容規范、個人信息網絡保護、網絡沉迷防治、法律責任、附則共7章60條,聚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總結近年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實踐經驗,將成熟做法上升為法規制度。
學校、家庭應當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個人信息處理者、智能終端產品制造者和銷售者應當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配合有關部門依法實施涉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監督檢查,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訴、舉報渠道,通過顯著方式公布投訴、舉報途徑和方法,及時受理并處理公眾投訴、舉報。
《條例》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突出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提升,鼓勵互聯網企業發展優質的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健康、文明的網絡產品。《條例》強調社會共治,明確家庭監護、學校教育、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設定網絡企業及行業義務,強化社會監督和保護。這些規定,既明晰了各方應為能為的工作范疇,又注重約束限制,大大提升了條款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著力解決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問題。貫徹落實《條例》,要緊緊抓住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頑瘴固疾”,精準施策,切實提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成效。突出重點,加大對網絡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網絡沉迷、網絡欺凌、隔空猥褻等易發多發問題的打擊和整治力度,堅決守住網絡安全底線。從深從細,全面整治清理真假難辨、善惡不分、是非不明的信息內容,鼓勵制作弘揚正能量、傳播優秀文化的作品。標本兼治,在引導青少年依法上網、文明上網、安全上網的同時,推動技術改良升級,讓“青少年模式”真正能用、管用、好用。
《條例》的出臺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成長成才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為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