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本站速遞】金秋十月,迎來了中秋和國慶節日,對人們來說是個收獲喜悅的季節。同時,前三季度我國信息通信行業整體運行向好,2023CPSE安博會在深圳開幕等熱點都引發我們關注,小編在此羅列了十月份智慧城市的相關熱點。
2023CPSE安博會 聚力數字城市建設
2023年10月25日28日,2023世界數字城市大會、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博覽會(以下簡稱CPSE安博會)暨全球數字城市產業博覽在深圳隆重開幕。本次展會以“連接世界感知未來”為主題,共同打造數字城市產業盛宴,此次展會了吸引11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
(詳情)
前三季度我國信息通信行業整體運行向好
前三季度,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2813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較上半年提升0.6個百分點。按照上年不變價計算的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6.5%。同期行業運行呈現出5G和千兆光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網絡連接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較快增長等特點。前三季度我國信息通信行業整體運行向好 。
(詳情)
中國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
10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給世界帶來巨大機遇。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帶來難以預知的各種風險和復雜挑戰。人工智能治理攸關全人類命運,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在此背景下, 中國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統闡述了人工智能治理中國方案。
(詳情) 電梯安全管理警鐘再敲響 智慧電梯如何來保障?
彌勒發布公眾號發布的消息,2023年10月18日12時許云南省彌勒市佛城商都發生一起電梯墜落事件。事件發生后,彌勒市迅速組織力量對所有傷員進行救治。截至目前,3人搶救無效死亡,4人重傷、13人輕傷。傷者救治工作正在全力開展,事件原因正在調查中。
(詳情) 國際減災日|一睹“神器” 看科技手段挑大梁
2023年10月13日是第34個國際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同打造有韌性的未來”。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地震、洪水、泥石流……這些災害隨時可能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在國際減災日之時,小編為您介紹防災減災的黑科技,進一步提高公眾安全減災意識。
(詳情) 《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印發
10月9日,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制定了到2025年的主要發展目標,提出完善算力綜合供給體系、提升算力高效運載能力、強化存力高效靈活保障、深化算力賦能行業應用、促進綠色低碳算力發展、加強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等六方面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算力規模超過300 EFLOPS,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運載力方面,骨干網、城域網全面支持IPv6,SRv6等新技術使用占比達到40%;存儲力方面,存儲總量超過1800EB,先進存儲容量占比達到30%以上;應用賦能方面,圍繞工業、金融、醫療、交通、能源、教育等重點領域,各打造30個以上應用標桿。
(詳情) 假期出現旅游熱 智慧化豐富新體驗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中秋節、國慶節假期8天,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眼下,以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令旅游更便捷更有趣。據悉,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加快培育開發智慧旅游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豐富人們旅游全過程的智慧體驗。
(詳情) 養老問題突出 數字化社會該如何應對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現象不斷突出,養老成了社會上的熱議話題。目前,我們處在數字化時代,又該如何應對這一問題?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各種數字技術的支持下,智慧養老走進現實,已在老年人健康監測、居家環境監測等多個應用場景中發揮積極作用,在應對養老問題時發揮重要作用。
(詳情) 打造安全之“門” 智慧門禁系統未來可期
如今,中國人民生活在安居樂業的時代,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基本的衣食住行已經滿足,更加注重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如今,人們越來越追求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在智慧化的賦能之下,智慧門禁系統為我們打造了安全之“門”。打造安全之“門” 智慧門禁系統未來可期。
(詳情) 災害無情 多地科技應用有效預防火災
在災害面前,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當不幸發生火災時,熊熊大火無情吞噬民眾的生命財富,一次次火災事故令人心痛。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依托技術手段能夠有效預防火災發生。
(詳情) 更多熱點請關注智慧城市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