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近年來,隨著智慧交通新發展模式的推廣普及,數智科技在公路領域的應用也日益深化,越來越多地融入項目監管、安全生產和日常養護等工作。黃山市交通運輸公路部門順應高質量發展時代趨勢,結合山區公路管養實際,強化數智賦能,逐步推廣智慧系統、智能設備應用,三朵“云”開啟“智慧眼”,打造公路安全“智慧衛士”,持續提高全市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管養質效。
“云”監控,項目監管向“云”端
在多“云”化管理時代,“云”監控的應用范圍愈發廣泛。黃山市今年養護工程項目多、時間緊、任務重,而項目監管人員不足,對“云”監控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公路部門首次在省道480線坑口2號橋、國道237線隧道口1號橋和隧道口2號橋3座危舊橋梁改造項目中采用動態智能監控系統,實現了監控上“云”,監管在“線”。
智能監控系統,融合了線上和線下監管,有助于實時掌握項目進度,項目監管人員還可以通過智能監控的信息實時共享和語音提升等智慧化功能,實時連續性可視化引導與管理,并通過監管數據和監控錄像,開展大數據分析,便于及時發現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問題,針對性優化調整現場監管的重點和頻次,更大程度提高現場的質量安全管理效率,助力實現精準監管、有效監管。
“云”監測,打造安全“智”衛士
黃山市位于皖南山區,全市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橋隧占比較高,現有公路橋梁476座,其中大橋42座。橋梁作為公路的咽喉,橋梁安全是公路安全的關鍵所在,橋梁的日常養護勢必成為公路管養的重中之重。黃山市交通運輸公路部門首次試點在國道330線太平湖大橋建立了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實時自動監測大橋的工作環境、工作狀態、結構響應等,并對數據進行采集、上傳和分析,實現了橋梁病害的定量化精細檢查,豐富了橋梁的養護檢查手段,為大橋的養護決策提供更加完善可靠的依據,開啟了橋梁健康監測和精準養護新模式。同時,監測報警信息可以對大橋突發事件進行識別與應急響應,為應急處置、安全運營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黃山市交通運輸公路部門還在G205線橫江橋上布設安全監測系統55套,7×24小時對橋梁位移、水準、溫度等進行監測,確保安全隱患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全力守護好城市運行、群眾生活的“生命線”。
“云”巡檢,安全檢查“飛”起來
相比于傳統人工巡檢的平面化,無人機巡檢運用了航拍攝影技術,效果更加立體,也更加高效精準,能有效解決人工巡檢存在的數據采集不上、采集不全的問題。在省道103線合黃路段汪泗塢地質災害點專項巡檢中,黃山市交通運輸公路部門首次引入無人機智能設備,標志著公路巡檢開始邁入了無人機智能時代。
使用無人機巡檢,整個邊坡的情況都可以一覽無余,能夠做到全覆蓋、無死角,可以更快速、更清晰、更全面地獲取影響資料,有效延伸了安全巡檢的深度和廣度,大幅提高了安全巡檢的效率和安全系數,實現了邊坡病害早發現、快處置,切實打通高邊坡安全巡檢的“最后一公里”。
智慧交通,數智賦能。數智科技的應用,一體推動公路管養向更智能、更便捷、更精細方向轉型升級,讓公路運營更安全、更高效、更創新,撐起了人民群眾出行的“安全傘”。黃山市交通運輸公路部門將積極探索深化智慧公路建設舉措,加快推動公路管養提“智”增效,以“智”之力,更好賦能美好交通、美好出行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