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視聽電子是音視頻生產、呈現和應用相關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總稱,是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壓艙石,是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和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是電子信息制造業貫徹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大會精神的重要突破口和著力點。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了便于理解《指導意見》,做好實施工作,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背景情況
視聽電子產業是電子信息制造業中創新最為活躍、市場競爭最為充分的領域。我國視聽電子業務收入約占整個電子信息制造業的三成,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內需的主力軍,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文化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視聽電子產業的范圍不斷拓展,正成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引擎。音視頻正成為各類智能終端產品的核心能力和消費者的關鍵需求,視聽電子產品不斷向視聽系統解決方案方向發展。以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視聽電子產業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的同時,還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隨著視聽電子產業范圍不斷拓展,急需科學規劃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當前,受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消費者購買力疲軟等因素影響,全球視聽電子市場普遍乏力,急需擴大內需、消費升級。我國視聽電子產業歷經六十余年發展積累,取得了全球產銷規模第一的歷史成就,迎來了產品智能化、需求多元化、品質高端化的新發展機遇,同時也存在價值鏈中低端比重大、新型視聽產品普及慢、供需不匹配不平衡、消費堵點卡點尚未有效破除等問題,正需要盤點行裝再出發,以高水平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統籌各方力量,明確發展目標,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持續推動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我國視聽電子產業競爭新優勢。
二、總體要求
《指導意見》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軟硬協同創新,破除產業循環堵點卡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構建現代化視聽電子產業體系。
《指導意見》結合我國視聽電子產業發展現狀、機遇和發展趨勢,明確了“統籌規劃、規范有序;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擴大內需、開放合作;協調發展、優化升級”的基本原則。
《指導意見》從技術創新、市場、企業主體、生態等方面提出了產業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到2027年,我國視聽電子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基本形成創新能力優、產業韌性強、開放程度高、品牌影響大的現代化視聽電子產業體系,培育若干千億級細分新市場;到2030年,我國視聽電子產業整體實力進入全球前列,技術創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把握產業生態主導權,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發展局面,構建現代化視聽電子產業體系。
三、重點任務
推動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在提升高水平視聽系統供給能力、打造現代視聽電子產業體系、開展視聽內循環暢通行動、提升產業國際化發展水平等四大方面,《指導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各方面的發展重點。
提升高水平視聽系統供給能力方面,《指導意見》部署發展智慧生活視聽系統、智慧商用顯示系統、沉浸車載視聽系統、高品質音視頻制播系統、教育與會議視聽系統、智能音視頻采集系統、數字舞臺和智慧文博視聽系統、近眼顯示和激光顯示系統等八類新型視聽系統。
打造現代視聽電子產業體系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快突破視聽電子核心元器件、音視頻專用技術短板,培育壯大優質企業,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結構、激發產業鏈供應鏈融通提質發展的內生動力,引導產業有序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視聽產業集群等四項關鍵任務。
開展視聽內循環暢通行動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了實施4K/8K超高清入戶行動、優化電視收視體驗行動、視聽電子應用場景育新行動、視聽電子品牌點亮行動、視聽電子促消費行動等五項具體行動。
提升產業國際化發展水平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了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視聽電子各領域的國際交流對話,加快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穩定擴大視聽電子產品進出口規模。
四、保障措施
《指導意見》的落地實施,需要各部門、各級政府的統籌協調,共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導意見》提出了八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中央及地方相關渠道,加大對視聽電子產業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產品研發、推廣應用普及行動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提供符合視聽電子產業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產業發展。
二是加強技術標準引領。加強內容制播、音視頻編碼、高速數字接口、高動態范圍、沉浸音頻、數字內容版權保護、計量檢測等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制和產業化。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音視頻端到端產業生態建設試點示范。
三是豐富視聽內容供給。推動新技術應用于視聽內容生產,鼓勵重大活動、賽事、演出采用8K直播,支持建設視聽內容聚合平臺和制作基地,提高個人原創內容制作規模,鼓勵對經典視聽內容進行超高清修復和展映。
四是升級網絡基礎設施。提升千兆光網入戶覆蓋率,加快光纖到房間(FTTR)、光纖到桌面(FTTD)應用,提升廣域協同、高效普惠的智能算網服務能力,面向音視頻制作、渲染呈現等場景打造人工智能服務平臺。
五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支持龍頭企業開展專利布局,在關鍵領域建設專利池,開展知識產權運營。強化對視聽電子領域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支撐。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高效獲取知識產權保護。
六是提升安全規范水平。持續完善視聽電子產品生產經營安全監管,規范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使用、服務等活動。加強視聽內容播出安全管理,構建適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發展需要的產業監管治理體系。
七是強化專業人才支撐。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創新企業聯合精準育才,加快專業化視聽人才培養。鼓勵高校加快視聽電子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培育視聽電子領域優秀企業家、卓越工程師。
八是優化公共服務體系。依托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基地,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產品檢測認證標識、知識產權保護等服務。支持建設智慧生活視聽、車載視聽、商用顯示產業技術基礎服務公共平臺、技術交易平臺。支持舉辦視聽電子創新大賽、應用大會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