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2023年9月,國家交通部發布了《關于推進公路數字化轉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設發展的意見》,提出2027年和2035年的目標,分期實現公路全生命期“一套模型、一套數據”,建成實體公路和數字孿生公路兩套系統。提升交通整體質量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構建現代化公路設施體系。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行業的深度融合,智慧交通、智慧公路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
智慧公路是交通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業態,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有利于推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有助于引領交通運輸轉型優化邁向新階段。
“要想富,先修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公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20萬億元,新增公路里程112萬公里,建成了一批代表性的重大工程。截至2022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535萬公里,承擔著63.5%的營業性旅客運輸量(不包括城市客運數據)和73.3%的營業性貨物運輸量,構成了流動的倉儲和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先行作用。
2023年9月,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推進公路數字化轉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設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打造路網智能感知體系。在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現有感知設施的基礎上,綜合利用ETC門架系統、通信基站等設施,應用攝像機、雷達、氣象檢測器、無人機等各類感知手段,建設覆蓋基礎設施、運行狀態、交通環境、載運工具的公路全要素動態感知網絡,拓展各類數據應用,加強對車路協同和路網管理的支撐服務。2023年10月,交通運輸部發布了《公路工程設施支持自動駕駛技術指南》,其中對公路工程設施中的交通感知設施以及技術指標進行了統一,對交通流檢測設施、交通事件檢測設施、基礎設施狀態監測設施和交通氣象環境監測設施提出了支持自動駕駛的功能、性能與布設要求。
隨著政策的驅動以及科技的創新,交通領域的數字化水平正在不斷提升,智慧公路的應用場景也逐漸多了起來:
建立公路收費站的孿生場景,將實時監控視頻畫面與孿生場景進行全景立體融合。對車輛經過的門架設備進行數據監測,根據車輛信息預測無人收費站的通行狀況,對車輛超載情況進行預警提示。收費站管理人員可實時查看車輛收費和異常情況并及時處理,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建設公路統一市場數據庫,完善公路行業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信息庫,規范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 機制,推動資質、業績、信用、人員等的信息動態聯動管理,推動與相關部門數據聯通,提升“一網通管”的公路市場數字化監管能力。加強公路市場主體及招投標、合同履約、轉分包等市場行為的數字化監管,強化市場分析、研判與預警能力,加強信用評價信息化管理。完善公路領域農民工實名制數字化管理,強化施工班組和農民工工資監測。加快數字治超站、非現場執法站規劃部署,推動超 限治理、綜合執法等業務全國聯網。
依托智慧公路部省聯動的大數據中心以及涵蓋建設、監管、運營、養護、服務全過程的數據池,打造國家物流樞紐運營平臺,集成儲、運、倉、配等物流服務,創新一體化物流組織模式,搭建供應鏈服務平 臺,拓展物流信息平臺功能,優化分散物流資源供需對接,加強智慧云供應鏈管理和智慧物流大數據應用,精準匹配供給需求,提供信息、物流等綜合服務,提升物流規模化組織水平,提升物流信息平臺運力整合能力。推進智能收投終端和末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