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水資源基礎調查以國土“三調”和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統一底版,以我國陸域國土空間范圍內的所有水體(液態水和固態水、淡水和咸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為調查對象。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水資源基礎調查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有關直屬單位,有關派出機構,部機關有關司局:
為深入推進水資源基礎調查工作,按照《自然資源部關于開展水資源基礎調查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3〕230號),組織編制了《水資源基礎調查實施方案》,現予印發實施。在實施過程中,請各地、各單位及時反饋遇到的問題和意見、建議。
聯系人及電話:盧衛華 010-66558071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2024年3月11日
主要目標
水資源基礎調查以國土“三調”和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統一底版,以我國陸域國土空間范圍內的所有水體(液態水和固態水、淡水和咸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為調查對象,緊緊圍繞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充分發揮各級自然資源系統的優勢,構建高效、順暢的中央地方聯動和部門合作共享工作機制,從自然資源的角度開展調查,掌握全國水資源空間分布、數量、質量和動態變化等狀況,為自然資源管理、生態文明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水資源基礎信息。
主要任務
水資源基礎調查立足自然資源系統履行“兩統一”職責,突出調查數據成果的基礎性和空間性,填補以往水資源調查工作空白,形成具有自然資源特色的水資源基礎調查成果。主要任務包括:
(一)水域空間調查。以國土“三調”和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的水域范圍為基礎,調查全國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豐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面范圍、面積等情況,坑塘的范圍、面積等情況,以及夏季冰川及常年積雪的范圍、面積等情況。
(二)水儲存量調查。包括地表液態水儲存量、地表固態水儲存量和地下水儲存量。開展水下地形(水深)測量;調查全國江河、湖泊、水庫、坑塘水儲存量,夏季冰川及常年積雪儲存量,以及全國地下水儲存量。
(三)水資源量調查。從水利部門共享地表水資源相關數據,獲取各省(區、市)、各流域地表水資源量。開展全國地下水資源周期和年度調查評價,掌握各省(區、市)、各流域的地下水資源量。
(四)水資源質量調查。調查獲取全國地下水、重點地區地表固態水等水資源的質量。地表水資源質量共享生態環境部門數據成果。
(五)年度變化調查。對水資源主要指標開展年度變化調查評價,包括湖泊、水庫等水體儲存年度變化量,地下水儲存年度變化量,冰川及常年積雪年度面積變化和消融量,河湖庫塘水面面積年度變化等,掌握水資源年度變化情況并形成年度成果。
(六)水資源專題調查評價。面向重點區域,針對自然資源管理需求,圍繞水資源與其它自然資源的相互關系,開展專題調查評價工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