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本站速遞】智能機器人中試驗證國內首個平臺落上海、工信部公開征求對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及管理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人形機器人企業數量全國第一......機器人的發展進步彰顯科技實力,最近,機器人圈有哪些“熱門”事件呢?快跟小編一起來看!
智能機器人中試驗證國內首個平臺落上海
國內首個智能機器人中試驗證平臺在上海成立,將進一步加強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賦能。平臺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未來將落地閔行,輻射長三角,助力構建以場景驅動的智能機器人標準檢測新范式。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機器人人機交互安全與試驗驗證”項目啟動
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牽頭組織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機器人人機交互安全與試驗驗證”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沈陽召開。由西安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大連理工大學、河北科技大學、天津大學、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工信部產促中心領導,以及沈陽自動化所科技處、財務處、項目負責人與各課題負責人,共3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沈陽自動化所科技處處長于海波主持。
工信部公開征求對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及管理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公開征求對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及管理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2024版)》(征求意見稿)要求,近三年,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營業收入年均不小于3000萬元;本體制造企業營業收入年均不小于5000萬元;集成應用企業營業收入年均不小于1億元。上年度營業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近三年每年研發經費投入不低于營業收入的5%;上年度營業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近三年每年研發經費投入不低于營業收入的4%;上年度營業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近三年每年研發經費投入不低于營業收入的3%。
廣東省:工業機器人產量四連冠,人形機器人企業數量全國第一
近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未來智能裝備產業將聚焦人形機器人、空天裝備、深海深地裝備等產業創新發展,目標是打造全球未來智能裝備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廣東省工業機器人產量連續4年居全國第一。2023年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16.88萬臺(套)。截至2023年8月,廣東共有相關人形機器人企業數量39家,在全國排名第一。
北京近期將發布第一代通用開放人形機器人本體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年初,目標規模100億元的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注冊落地經開區,將助力北京打造世界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最近,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傳來好消息,近期將發布第一代通用開放人形機器人本體。報道稱,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作為人形機器人行業的聚合高點,2023年年底,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人形機器人行業領軍企事業單位聯合組建,包括小米機器人、優必選科技、京城機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等,聚集了一大批人形機器人行業的頂級專家和技術研發人員,中心具有極強的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應用推廣能力。
英偉達發布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
在英偉達年度 GTC 開發者大會上,黃仁勛宣布推出了Project GR00T人形機器人項目,其中就包括全球首款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黃仁勛表示,基于GR00T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可以實現通過語言、視頻和人類演示,來理解自然語言,模仿人類動作,進而快速學習協調性、靈活性以及其他的技能,進而能夠融入現實世界并與人類進行互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