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本站速遞】在剛剛過去的一周里(7月8日-7月14日),智慧城市領域有哪些新動態?發生了哪些要聞?小編在文中做了整理,一文幫您快速瀏覽。
國內首個算力互聯公共服務平臺發布
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開發的國內首個算力互聯公共服務平臺11日正式上線。該平臺將加速推動算力互聯互通,助力算力互聯網和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建設。據了解,算力互聯公共平臺將對全國范圍內的算力資源進行標識注冊和測試,通過平臺可以查詢全國范圍內的算力資源和相關算力調度服務,為各行各業提供真實、可信算力的支持,提高算力供需匹配效率。
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784億元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裴瑋近日在2024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報告》指出,在人工智能領域,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應用進程持續推進,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784億元。截至2024年3月,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4500家,已有714個大模型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
民政部要求積極探索養老服務“互聯網+監管”模式
民政部要求積極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探索新技術運用,為養老服務監管賦能。這是記者7月13日從全國養老服務監管工作會議上獲悉的。會議要求聚焦質量安全、從業人員、養老資金、運營秩序、突發事件應對等重點領域,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加強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教育,不斷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建設,依法從嚴懲處欺老、虐老行為,進一步筑牢養老服務安全底線,推動養老服務機構提質升級。此外,會議還提出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法治建設,針對重點領域和新興業態逐步補齊制度短板,確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進一步建立健全“雙隨機—公開”監管機制,深化養老機構信用監管試點,充分發揮養老服務行業自律作用。
北京出臺新政加快數字人才培育
11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9部門共同發布《北京市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簡稱“方案”),計劃從培養重點人才隊伍、打造人才培育平臺等方面著手,不斷提升北京數字人才自主創新能力,增加數字人才有效供給,形成數字人才集聚效應,為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我國成功搭建國際首個通信與智能融合的6G試驗網
我國通信領域傳來捷報:以通信與智能融合為標志的6G關鍵技術迎來新突破,4G、5G通信鏈路有望具備6G的傳輸能力。 我國率先搭建了國際首個通信與智能融合的6G外場試驗網,實現了6G主要場景下通信性能的全面提升。中國通信學會10日在京舉辦的“信息論:經典與現代”學術研討會上,一項新成果的發布吸引了業界目光。
我國首次成功構建超越經典計算機的量子模擬器
經過十多年科研攻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成功構建了求解費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以超越經典計算機的模擬能力首次驗證了該體系中的反鐵磁相變,朝向獲得該模型低溫相圖、理解高溫超導機理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也全新打開了構建專用量子模擬機的大門。相關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中國信通院發布《大模型基準測試體系研究報告(2024年)》
報告首先回顧了大模型基準測試的發展現狀,對已發布的主要大模型評測數據集、體系和方法進行了梳理,分析了當前基準測試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了一套系統化構建大模型基準測試的框架——“方升”大模型基準測試體系,介紹了基于“方升”體系初步開展的大模型評測情況,并對未來大模型基準測試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工信部: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
7月9日,工信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2024互聯網大會上表示,要穩步推進5G千兆光網建設,統籌推進5G-A演進升級和6G研發創新。優化算力基礎設施的布局,引導東西部算力協同發展,推動算力資源多元化供給,提升算力資源的調度水平,持續發力、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加快國際通信設施、衛星互聯網等建設發展,提升國際網絡、空間網絡通達的服務能力。
我國新一代商業航天和空天信息產品發布
8日,在2024空天信息大會暨數字地球生態峰會上,由我國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商業航天測控平臺和空天信息產品發布。新一代洞察者商業航天測控平臺基于星圖云平臺技術,針對商業航天需求增加了星座智能規劃、衛星通信干擾分析、在軌服務策略分析以及深空探測軌道設計功能,并對碰撞預警計算進行了升級,滿足海量衛星太空交通管理需求。
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智慧城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