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將每年的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旨在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2024年8月15日為第二個全國生態日,主題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在全國生態環境日這一特殊的日子里,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的緊密關聯,以及保護生態環境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綠色智慧
城市建設正是基于這一理念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必須將綠色理念深入貫徹,以實現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綠色不僅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理念和目標,也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路徑。
綠色智慧城市有何特點?
環保與節能:綠色智慧城市強調在城市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采用環保材料和節能技術,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例如,推廣綠色建筑、發展公共交通、實施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等措施。
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聯網、
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對城市環境、交通、能源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監測和管理。通過數據分析,預測和解決環境問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公眾參與:綠色智慧城市鼓勵公眾參與城市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通過提供便捷的參與渠道和反饋機制,增強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推動綠色智慧城市有哪些相關政策?
推動綠色智慧城市發展,國家在法規、政策等層面都給予了相關支持。如國務院發布的《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推進綠色智慧城市建設,包括加快建立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推廣綠色建材、清潔取暖和分布式光伏應用,以及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具體舉措。這些政策旨在通過智慧化手段提升城市綠色發展水平,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綠色轉型。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de《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中強調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融入綠色理念,推動城市綠色發展。通過數據融通和開發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環境監管治理協同水平,打造智慧高效生態環境數字化監測體系。同時,鼓勵有條件地區推進省市縣一體化碳達峰、碳中和數智化管理,開展重點行業和區域碳排放監測分析。
在具體的應用領域:
能源領域:政策鼓勵智慧城市在能源管理中應用智能化技術,如智能電表、智能溫控系統等,以實現能源使用的精準監控和調度,減少能源浪費。同時,推廣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交通領域:構建智能交通網絡,利用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優化交通流量,減少交通擁堵和尾氣排放。政策還支持電動汽車和共享出行模式的發展,以降低私人汽車保有量,進一步減少碳排放。
環保領域:利用物聯網、遙感等技術手段建立環保監測網絡,實時監測空氣質量、水質等環境指標,及時發現和處置環境污染問題。此外,政策還鼓勵智慧垃圾分類與回收,提高垃圾分類的準確性和便利性,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建筑領域:推廣綠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設計、施工、運營等全生命周期中融入綠色元素。采用節能材料、綠色建材等提高建筑能效,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室內環境的自動調節和優化,降低能耗。
此外,在財政方面,國家通過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對符合條件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給予支持,如保障性租賃住房、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等項目。在政策方面,制定相關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智慧城市建設領域,鼓勵企業研發和應用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推動智慧城市的綠色發展。在標準規范方面,建立和完善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準規范體系,確保各項建設活動有序進行,提高智慧城市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那么,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究竟如何呢?
智慧能源管理:通過智能電表、智能溫控系統等設備,實現能源使用的精準監控和調度。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預測能源需求,優化能源分配,減少能源浪費。同時,推廣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少碳排放。
智慧交通系統:構建智能交通網絡,利用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優化交通流量,減少交通擁堵和尾氣排放。推廣電動汽車和共享出行模式,降低私人汽車保有量,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同時,通過智慧停車系統,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因尋找停車位而產生的無效行駛和排放。
智慧環保監測:利用物聯網、遙感等技術手段,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環保監測網絡。實時監測空氣質量、水質、噪聲等環境指標,及時發現和處置環境污染問題。同時,通過數據分析,預測環境變化趨勢,為環境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智慧綠色建筑:在建筑設計、施工、運營等全生命周期中融入綠色理念。采用節能材料、綠色建材,提高建筑能效。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室內環境的自動調節和優化,降低能耗。同時,利用屋頂綠化、雨水收集等技術手段,提高建筑的生態效益。
智慧垃圾分類與回收:推廣智能垃圾桶、垃圾分類APP等應用,提高垃圾分類的準確性和便利性。通過數據分析,了解各類垃圾的產生量和分布情況,為制定科學合理的垃圾處理方案提供依據。同時,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回收活動,培養綠色生活習慣。
智慧水務管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水資源的智能監測、調度和管理。通過智能水表、水質監測站等設備,實時監測水資源的使用情況和質量狀況。優化水資源配置方案,減少水資源浪費和污染。同時,推廣節水器具和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這些應用場景不僅體現了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綠色理念,還為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智慧城市將在推動綠色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