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本站速遞】在剛剛過去的一周里(9月2日—9月8日),智慧城市領域有哪些新動態?發生了哪些要聞?小編在文中做了整理,一文幫您快速瀏覽。
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9月8日在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分論壇上介紹,產業發展方面,截止到2023年底,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的規模已經接近6000億元。中國擁有人工智能企業4500多家,約占全球的1/7。
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云南)在昆明舉行
9月7日至8日,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云南)在昆明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出席活動開幕式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大改革部署,持續推進政策、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更大力度推動產業梯度有序轉移,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提供堅實支撐。要加強政策引導,支持云南立足功能定位和產業基礎,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部署動員暨啟動儀式在常州舉行
9月6日,2024年“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部署動員暨啟動儀式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出席活動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業母機產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工業母機在攻關、制造、應用上全鏈條突破,為制造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信通院發布《新質生產力研究報告(2024年)》
9月6日,在第十四屆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開幕主題活動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敖立發布《新質生產力研究報告(2024年)——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的關鍵問題,系統解讀數字經濟對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支撐作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信息通信行業全力做好臺風“摩羯”應急通信保障
第11號超強臺風“摩羯于”9月6日16時20分、22時20分先后在海南文昌市、廣東徐聞縣登陸,造成海南、廣東、廣西通信設施受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盡快修復受損的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積極開展災后重建,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李強總理批示要求,組織信息通信行業全力抗擊臺風“摩羯”,筑牢應急通信“生命線、指揮線、保障線”。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現場交流活動在寧波舉行
9月5日—6日,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現場交流活動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單忠德出席活動。此次現場交流活動旨在扎實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交流學習、互學互鑒,并對各試點城市推進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工信部等十一部門聯合發文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
據工信微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通知》結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技術發展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促進協調發展為目標,以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跨區域、跨網絡、跨行業協同建設為重點方向,提出了“1統籌6協調”等7方面主要工作,即全國統籌布局、跨區域協調、跨網絡協調、跨行業協調,發展與綠色協調、發展與安全協調、跨部門政策協調等。
工信部:我國發布三項智能網聯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
三項智能網聯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包括《汽車整車信息安全技術要求》《汽車軟件升級通用技術要求》以及《智能網聯汽車 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這三項強制性標準將于2026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這次發布的三項標準是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首批強制性國家標準,對提升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水平、保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試點工作啟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組織開展2024年“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試點工作,將聚焦發展政策、基礎設施、行業應用、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建設重點組織開展先導區試點。先導區試點以城市(地級及以上城市)為單位進行申報,地域相近、優勢互補的城市可聯合申報,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申報、評審、批復、跟蹤評價等環節。
國辦: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數字制造外包,支持云外包、平臺分包等服務外包新模式
國務院辦公廳今日印發《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支持專業服務貿易發展。拓展特色服務出口,促進知識產權、地理信息、人力資源等服務貿易集聚發展,支持金融、咨詢、設計、認證認可、法律、調解、仲裁、會計、語言、供應鏈、標準化等專業服務機構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培育新的服務貿易增長點。發展農業服務貿易,帶動農資、農機、農技等出口。加快發展教育服務貿易,擴大與全球知名高校合作,在華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加快服務外包高端化發展,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數字制造外包,支持云外包、平臺分包等服務外包新模式,進一步帶動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智慧城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