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的來源多樣,培養(yǎng)方法也各不相同,凡是來源于胚胎、組織器官及外周血,經特殊分離方法制備而來的原初培養(yǎng)的細胞稱之為原代細胞。原代細胞經分散接種之手段稱為傳代。凡能經傳代方式進行再次培養(yǎng)的細胞稱為傳代細胞。若能穩(wěn)定生長傳至10~20代以上的細胞可確立為細胞系。若有條件能開展單細胞克隆、純化,經大量擴增后所形成的生物學特性穩(wěn)定的克隆化細胞群,稱之為細胞株或克隆細胞。此過程稱為細胞的純化或細胞克隆。這些基本技術是從事細胞培養(yǎng)工作的基礎,只有熟悉和掌握了基本技術,才可能更快捷地學習和掌握其他方法,本章重點敘述常用的基本技術。
*節(jié) 原代細胞的取材
人和動物細胞的取材是原代細胞培養(yǎng)成功的首要條件,是進行細胞培養(yǎng)的*步,若取材不當,將會直接影響細胞的體外培養(yǎng),現(xiàn)將取材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敘述如下:
一、取材的基本要求
(1)取材要注意新鮮和保鮮 新鮮組織易于培養(yǎng)成功,取材時應盡量在4~6h內能制作成細胞,盡快入箱培養(yǎng),若不能即時培養(yǎng),應將組織浸泡于培養(yǎng)液內,于4℃存放。若組織塊較大,應在清除表面血塊、壞死組織、脂肪和結締組織后,切碎于培養(yǎng)液內4℃存放,但時間不能超過24h.對于已切碎的組織或血液、淋巴組織應加入含10%二甲基亞砜的培養(yǎng)基,按細胞凍存方式于液氮中冷凍保存。
(2)取材應嚴格無菌 所取標本材料應在無菌條件下進行,為了確保無菌,對所取材料若疑有污染的可能,應將所取組織在含高濃度抗菌素(400單位/mL)甚至加入適量的兩性霉素B或10%達克寧液的培養(yǎng)液內于4℃下存放2小時以上,再用PBS洗2~3次,以確保所取材料無菌。要用無菌包裝的器皿或事先消毒好的帶少許培養(yǎng)液(內含400單位/mL抗菌素)的小瓶等便于攜帶的物品來取材,所取材料應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如碘、汞等。
(3)取材和原代細胞制作時,要用鋒利的器械,如手術刀或剃須刀片切碎組織,盡可能減少對細胞的機械損傷。
(4)要仔細去除所取材料上的血液(血塊)、脂肪、壞死組織及結締組織,切碎組織時應避免組織干燥,可在含少量培養(yǎng)液的器皿中進行。
(5)取材應注意組織類型、分化程度、年齡等,一般來講,胚胎組織較成熟個體組織容易培養(yǎng),分化低的較分化高的組織容易生長,腫瘤組織較正常組織容易培養(yǎng)。取材時應盡量選用易培養(yǎng)的組織進行培養(yǎng)。
(6)原代細胞取材時要同時留好組織學標本和電鏡標本。對組織的來源、部位、包括供體的一般情況要做詳細的記錄,以備以后查詢。
二、各類組織的取材技術
(一) 皮膚和粘膜的取材
皮膚和粘膜是上皮細胞培養(yǎng)的重要組織來源,主要取自于手術過程中的皮片,方法似外科取斷層皮片手術操作,但面積一般2~4cm2即可,這樣局部*痕,若對燒傷皮膚進行上皮細胞膜片移植,可從大腿或臀部取較大皮片,可取2~4cm2皮片,但取材時不要用碘酒消毒;若培養(yǎng)上皮細胞,取材時不要切取太厚,盡可能去除所攜帶的皮下或粘膜下組織;若欲培養(yǎng)成纖維細胞,則反之。皮膚粘膜與外界相通部位,因表面細菌、霉菌很多,取材時應嚴格消毒,必要時要用高濃度抗菌素和適量兩性霉素B漂洗、浸泡。
(二)內臟和實體瘤的取材
內臟除消化道外基本是無菌的,但取材時要明確和熟悉所需組織的類型和部位,實體瘤取材時要取腫瘤細胞豐富的區(qū)域,要避開破潰、壞死液化部分,以防污染,盡量去除混雜的結締組織,否則培養(yǎng)后,由于成纖維細胞的生長給以后的培養(yǎng)工作增加困難。對于一些特殊細胞培養(yǎng)的取材,詳見后面有關章節(jié)。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