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觀念不成熟 智能產品市場普及遇瓶頸
2012年08月13日 14:45:17來源:陶瓷信息點擊量:1545
導讀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toto等國外的智能產品銷售被看好,國內品牌卻相對冷淡。于是在市場走俏的產品本身即為品牌,其成為品就不足為怪了。智能衛(wèi)浴時代的到來要靠兩方面的努力,一是在消費導向方面加深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接受和認同,其二是智能產品在價格方面必須考慮其潛在客戶群的購買力問題。
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toto等國外的智能產品銷售被看好,國內品牌卻相對冷淡。于是在市場走俏的產品本身即為品牌,其成為品就不足為怪了。智能衛(wèi)浴時代的到來要靠兩方面的努力,一是在消費導向方面加深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接受和認同,其二是智能產品在價格方面必須考慮其潛在客戶群的購買力問題。
目前為止,智能衛(wèi)浴體現在座便器、淋浴房、浴室柜、五金等產品上,其中尤以座便器為典型。智能產品的出發(fā)點是方便與舒適性,整合了多種功能的智能產品有著極大的市場前景,然而目前尚屬服務于特定人群的“品”。隨著技術問題得到解決,本土智能產品自然會“飛入尋常百姓家”,而定位的“智能衛(wèi)浴品”理應回歸為其中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國外智能衛(wèi)浴產品的普遍化,更是增強了本土企業(yè)專注于智能產品研發(fā)的信心。那么,具體到當下,智能產品面世究竟都遭遇到哪些瓶頸呢?
論點一:消費觀念不成熟,消費者接受度不高
業(yè)內人士認為,正是消費觀念的不成熟,智能衛(wèi)浴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才會大受影響。一些本土的衛(wèi)浴品牌并未在智能衛(wèi)浴產品上投入太多心血,花在其產品宣傳方面的費用更是微乎其微。如此一來,智能衛(wèi)浴產品成為業(yè)內人士才知道的新品類,終端消費者卻對其頗為陌生,更不要說使用了。
反觀智能衛(wèi)浴的誕生地日本及歐美等國,智能產品早已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同。這種新技術的普及及推廣,也使消費者對于新型產品充滿期待。而國內在智能衛(wèi)浴產品剛被引進來的時候,便充斥著夸大其詞的宣傳及不負責任的誤導,各品牌間的無序競爭更使產品魚龍混雜,這些均使衛(wèi)浴產品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由于衛(wèi)浴市場原本就競爭激烈,任何一種新型產品在面市之后都需廠商進行不遺余力的推廣及引導。尤其是消費觀念的正確引導方能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論點二:產品價格高,不利于產品的推廣普及
智能產品技術含量高,研發(fā)成本大,這也造成其面市后價格要高于傳統(tǒng)產品。尤其在消費者心目中,座便器原本只為解決身體排泄需求,淋浴房就是為了洗浴,智能產品整合進一些新的功能,未必會引起使用者的興趣,就算有興趣,是否情愿負高價購買卻是另外一個問題。因此智能產品在本土的推廣,也只能是由消費漸變?yōu)榇蠖鄶迪M者都能接受,在這個過程中,國外與本土衛(wèi)浴品牌對于智能產品市場的控制力也會呈現此消彼長的趨勢,并終壓低虛高的產品價格。
80、90后的消費者對于新生事物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對智能產品的使用往往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這使得終端消費者意愿對于產品研發(fā)更具主動參與色彩,在逐漸接受“智能家居”這一新型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會影響智能產品市場的終構成。從產生角度看,若想開拓該部分的市場份額,除去控制產品價格之外,還須保持年輕一代所具備的朝氣與銳意。
論點三:維修技術難度高,需組建更專業(yè)的售后服務團隊
對售后服務的強調并非智能產品所特有,卻是智能產品特別需要強調的。
相對于傳統(tǒng)衛(wèi)生潔具,智能衛(wèi)浴產品構造復雜,技術含量更高。比如智能座便器往往會牽涉到用電的東西,一旦發(fā)生故障,其所使用的零配件都是截然不同于常規(guī)產品的。由此可見,智能衛(wèi)浴產品本身的普及,必須伴隨著更加專業(yè)的售后服務團隊提供技術保障。
類似問題同樣會出現在諸如多媒體洗浴空間等智能家居產品之中。當衛(wèi)浴產品被整合進越來越多的其他功能,雖然會滿足人們更多變的使用需求,也同時增加了維修服務的難度。在此廠商為了維護品牌信譽,除去確保產品的低故障率外,更要轉變角色,加重對產品服務的重視。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