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監控追蹤溯源 以安防技術保食品安全
2014年06月27日 09:27:21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點擊量:9342
導讀病從口入,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而偏偏我國的視頻安全現狀又是非常令人擔憂,怎樣保障食品安全是困擾大家的一個難題。除了出臺各種政策來約束之外,以安防的技術來保障食品的安全,成為解決當下視頻安全危機的方法之一。
【中國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病從口入,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而偏偏我國的視頻安全現狀又是非常令人擔憂,怎樣保障食品安全是困擾大家的一個難題。除了出臺各種政策來約束之外,以安防的技術來保障食品的安全,成為解決當下視頻安全危機的方法之一。
食品安全危機
之前因為禽流感的危機,部分城市就停止了鮮活雞宰殺,而改為冷鮮雞,但是對于冷鮮雞大多數市民其實有所芥蒂,因為無法知道雞之前的一個狀態,是否有生病,在宰殺過程中,手否被動過手腳,宰殺之后有存放多久了,存放在怎樣的環境之下,一系列的問題都讓冷鮮雞被冷落。
奶粉問題也曾經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三鹿奶粉等“三聚氰胺”事件,依然記憶猶新,現在還是有很多的家長選著用進口奶粉,對國產的奶粉是在不放心,這樣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差有關。
說到奶粉,為了買到進口的奶粉,現在有很多的媽媽喜歡海淘。但是對于海淘或者是網購,都無法確定產品是否為原產的,除了奶粉,像水果、蔬菜、鮮肉等的網購產品對于他們的價格過程、保質期也無從而知,更加談不上對其安全的信任。
安防技術應對食品安全危機
◆ 利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構建食品追溯系統
“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是一個能夠連接生產、檢驗、監管和消費各個環節,讓消費者了解符合衛生安全的生產和流通過程,提高消費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提供了“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了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供應鏈環節消費者關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一旦發現問題,能夠根據溯源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統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及可全程追溯,規范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四個環節,將大米、面粉、油、肉、奶制品等食品都頒發一個“電子*”—全部加貼RFID電子標簽,并建立食品安全數據庫,從食品種植養殖及生產加工環節開始加貼,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跟蹤和追溯,包括運輸、包裝、分裝、銷售等流轉過程中的全部信息,如生產基地、加工企業、配送企業等都能通過電子標簽在數據庫中查到。
北京市為了保證京城百姓們的餐桌安全,已近出臺了《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動計劃(2011-2015年)》(即“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動計劃”)。在《計劃》中北京提出了“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概念,重點對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辦法,在食品準入、可追溯及流通的全程監控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北京市場中的食品85%以上主要是靠外省市供應。根據《計劃》,相關部門將制定嚴格的食品市場準入標準,到“十二五”期末的時候形成一條食品“產地要準出、銷地要準入、產品有標識、質量可溯源、風險可控制”的全程監控鏈條。全程監控鏈條通過利用安防技術手段能夠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流向可跟蹤、偽劣食品可召回、儲運信息可查詢。對于嬰幼兒配方乳粉、原料乳粉和畜禽、水產品等高風險食品從養殖、收購、加工、儲運到銷售的全程追溯將利用物聯網信息記錄、識別、追蹤和數據交換技術進行實現。除此之外北京市還將構建食品信用信息平臺,以實現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監管。
◆ 利用視頻監控技術監控食品生產鏈條
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加工食品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的小的疏忽可能就會對食品安全造成影響。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有許多企業都通過安裝視頻監控設別對食品生產進行實時監控。
食品加工
食品的生產車間對工作人員的著裝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進入相關車間必須穿防護服,而進入無菌車間還必須先經過消毒間消毒才能進入,如果不按照規定來進行,任何一個過程都有可能導致不安全因素的產生。該企業早的時候都是靠人來監管,力度上存在很多漏洞。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后,直接通過遠程客戶端便可輪巡各車間,哪些沒有按照規定來操作一目了然,對管理層來說是一種方便,對操作人員來說是一種監督。視頻監控系統基本都采用數字化系統,通過前端攝像機對現場圖像的采集能夠使得管理人員實時掌握生產車間的動態,管理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電子廚房
除了食品生產企業,現在很多酒店飯店食堂都安裝了安裝“廚房電子監控系統”,應用電子監控攝像頭對廚房食品加工操作過程和關鍵環節的信息傳輸給中心操作平臺,社會監督人員能借助“電子監控系統”進行現場監控和視頻回放,促進餐飲單位和從業人員自律性和守法意識,讓社會公眾更多更好地參與到監督工作中來,促進監管信息的科學分析和運用,提高發現食品安全隱患的能力和風險防范水平。
◆ 防護手套保障食品生產安全
當然,除了保障食品安全,加工車間和加工人員的安全生產問題也是需要大家關心的問題。在食品的加工中,雖然現代化的生產會采用機械設備完成,但是對于很多基礎性的工作,還是需要人手工挑選或者操作完成,而有些產品的特點就是純手工制造。無論是在加工生產還是包裝檢驗的過程中,手部的衛生也都會影響到食品的安全。因此,我們格外注重,加工人員手部的安全性。
工人手部的防護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防止工人手部被機器割傷、壓傷或卷傷;二是做好工人的手部衛生工作,防止不干凈的手上的微生物污染食品。
上海某消毒技術中心的科技人員周先生認為,為做好食品生產人員的手部防護工作,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采用NICOLER自動手消毒技術,這可有效消除生產工人手部微生物對食品的污染,從而提高食品安全質量。二是完善工人的操作規范,預防機器傷人事故的發生。工人正確佩戴防護手套,可減少機器或化學溶劑對手部的傷害。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生產工人手部傷害主要分為接觸性皮炎傷害和機械傷害:1.接觸性皮炎傷害主要是工人手部皮膚遭到損害,這類傷害的癥狀表現為皮膚干燥、起皮、刺癢、紅腫、水泡、皰疹、結疤等。產生這種傷害的原因包括長期接觸酸溶液、堿溶液、洗滌劑、消毒劑等,或受到低溫凍傷、高溫燙傷、火焰燒傷等。2.機械性傷害是由于工人操作不當或機器發生故障,對工人的骨骼、肌肉或組織、結構造成傷害,傷害的現象包括皮肉劃破、斷指、骨裂,嚴重的會致人死亡。
生產企業對工人的手部進行防護措施之一是佩戴防護手套。顧名思義,防護手套是指用來預防工作或生活過程中的外界因素傷害我們手部的一種手套。這些外界的傷害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等。
根據用途不同,防護手套可分為防酸手套、防堿手套、防高溫手套、防低溫手套、防水手套、絕緣手套、焊工手套、橡膠耐油手套、防毒手套、防靜電手套、防震手套、防切割手套等十幾種。
根據制作材料不同,防護手套又可分為以下幾種,這些手套的質量要求也各不相同:1.橡膠防護手套。這種手套產品不得含再生膠和油膏,不得出現裂痕、折縫、發粘、噴霜、發脆等質量問題,除了硫化物等配料之外,膠料的含量應占總種類的70%以上。2.帆布防護手套。該手套分為五指、三指和二指3種規格,縫制的針碼為每厘米4-5針,帆布的質量不小于380克/平方米。3.塑料PVC防護手套。該種產品要求采用不會導致皮膚過敏、發炎的材料制作,手套雙側的厚度不小于0.6毫米,不得漏氣。4.乳膠防護手套。該種手套不得漏氣,外表應無明顯裂痕、氣泡、雜質等質量問題。5.白紗防護手套。該類手套包括兩個品種,即平口和羅口:平口白紗防護手套要使用白粗號棉紗(21×8)根合并織成,重量不小于45克/副,羅口白紗防護手套要使用本白粗號棉紗(21×9)并合制成,重量不小于52克/副。6.其他材質防護手套。
針對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危害因子,生產工人應選擇相應的手套,以起到應有的保護效果。食品企業常用的防護手套包括耐酸手套、耐堿手套、耐高溫手套、耐低溫手套、防切割手套、防滑手套、一次性手套等。例如,在速凍食品加工過程中,工人要接觸溫度很低的物品,這個時候就宜戴防低溫手套;在食品高溫烘烤時,就應戴防高溫手套;在使用堿溶液對果蔬進行脫皮處理時,宜選用耐堿手套;在用酸溶液浸漬泡椒鳳爪調味時,宜使用耐酸手套。
食品生產企業選用防護手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手套的手感柔軟;2.手套的貼合度高,緊貼手部;3.工人戴手套后,手指可靈活活動;4.長時間佩戴手套,工人不會感到悶熱。
對食品生產工人而言,除了預防手部的機械損傷之外,手部遭受微生物污染而影響食品安全質量,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食品生產的多個環節都需要操作工人的雙手來完成,工人的手往往要與生產設備、包裝材料、工器具、原輔料接觸,有時候還要與加工好、等待包裝的產品接觸。而我們的手部含有較多的細菌等微生物,采用普通的洗手方法,無法清除這些微生物。手部的微生物會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到食品的表面,隨食品進入包裝、封口工序,之后在包裝容器內生長繁殖,當微生物數量過多時,便會導致處在保質期內的食品腐敗變質。為提高生產人員的手部的衛生清潔度,食品生產企業應建立科學合理的手部消毒規范,積極采用HACCP質量管理體系。
小結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到國計民生,責任重于泰山。食品安全會是一個長期受人們關注的問題,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食品生產企業在食品安全的監控管理中在技術的應用上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選擇行之有效的技術方案。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會有更為先進的安防技術或者產品運用其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