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服務市場價值潛力大 或成下一個重點
2015年01月05日 12:02:08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整理點擊量:44710
導讀隨著行業內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企業普遍缺乏創新導致的產品同質化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此引起的低價、無序競爭嚴重制約了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整個產業想獲得超額利潤已經變得不大可能。當企業依賴賣產品已經不能為自己賺取巨大的利潤時,就要想辦法通過其他渠道令企業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提升企業服務品質是一個新方向。
【中國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安防行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其產品、技術、服務等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如今的安防系統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視頻監控系統,安防系統已經擴展成為可以集成各行業業務管理、數據傳輸、視頻、報警、控制、存儲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元化發展格局,中國安防行業已經從初創期進入全面的成熟發展期。全產業大規模的整合已經完成,市場增長率和產業利潤率也降低到合理的水平,隨著行業內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企業普遍缺乏創新導致的產品同質化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此引起的低價、無序競爭嚴重制約了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整個產業想獲得超額利潤已經變得不大可能。當企業依賴賣產品已經不能為自己賺取巨大的利潤時,就要想辦法通過其他渠道令企業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提升企業服務品質是一個新方向。
監控維護服務市場不小
隨著安防行業的迅速發展,郵政、銀行、機場、博物館等各大型商場都需安裝安防設備。面對龐大的安防系統建設之后,監控點之多,安防設備的后期維修也是一大難題。據初步統計,一般監控點每年需要的維修費用約為4000元。同時在監控點上的人力和物力都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智能電網服務市場有前途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發布了一份報告,預測,智能電網聯網市場將從2014年的71.2億美元(約合436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9年的116.1億美元(約合711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3%。據悉,通過區域劃分,北美市場將以其市場規模雄踞大市場的位置,未來,中東、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市場也將繼續增長。
國外市場研究機構Reportstack發布的研究報告稱,2014-2018年,智能電網管理服務市場收益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53.25%。
由于電力危機和輸配電網絡電力損耗問題越來越嚴重,對智能電網技術的投資將會快速增長以應對這些問題,提高發電廠運營效率。因此,2014-2018年,智能電網管理服務市場收益將出現顯著增長,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
報告中指出,智能電網技術的投資增長是促進智能電網管理服務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但是,升級智能電網的高成本也是這一市場所面臨的大挑戰。
未來幾年,各國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智能電網發展的扶持,這將進一步促進智能電網管理服務市場的發展。
金融安防運營服務市場價值更大
金融安防業越來越需要的是綜合解決現有安保問題,以技術為先導,智能化、集成化、網絡化對金融安防來說已大勢所趨,不同系統之間相互開放相互融合,各系統之間相互關聯,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的應用,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專業性越來越強。
越來越多的有實力的專業公司將會參與金融安防領域,金融安防運營服務形式及模式也呈現多樣性,金融安防應用目前走在安防領域的前列,金融安防的發展必將推動中國安防事業的發展,又會帶動其它行業的應用,如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多行業的發展。
金融安防一直是近年來關注的焦點,金融安防市場的前景也一直十分被看好,安防運營服務的模式在如今的安防市場中受歡迎,在金融行業中推廣也是必然趨勢,相信兩者的結合能碰撞出更美妙的火花。
木門行業競爭格局已升級至服務層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開始對服務越來越看重,而服務作為企業競爭的軟實力,也越來越受到木門企業的關注,同時,的售后服務也將成為木門企業當下發展的新的發力點。
在這個處處以“服務”論道的時代,木門企業不妨嘗試改“被動”為“主動”,拔高消費者長期的弱勢地位,以360°立體式服務去“親近”消費者。360°立體式服務是將服務具體落實到每一個操作環節,是將服務進行體系化、流程化、標準化、有型化的一種內部流程,可以為消費者營造真切的愉悅感與享受。
木門行業發展至今,由價格競爭到產品功能競爭再到服務競爭,木門企業一路摒棄浮躁、虛無縹緲的概念,到如今注重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對消費者的服務,這使得整個行業更加成熟。盡管當下的市場陷入低迷,但是木門企業仍要保持一種穩中求勝的態勢,從開發到研發形成一條完整的綠色產業鏈,真正做到全心為消費者服務,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層次的溝通。
由以上看來,各行各業對安防服務市場確有可挖掘的潛力,大家對此也已經有了更深的認識,開始將服務市場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從產品到服務的競爭格局拉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